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健康科普】“妈妈我不是故意的”——儿童抽动症,需要被看见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5-09-12 14:36:18  浏览量:2

——医生,我家孩子最近老是做些莫名其妙的小动作,挤眉弄眼的,一点都不稳当!

——医生我家孩子刚上小学,不知道怎么总清嗓子,嗓子里总有声音,慢慢自己能好吗?

当孩子频繁出现眨眼、耸肩或发出怪声时,很多家长会误以为是"坏习惯"。其实,这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中医核心理念

抽动不是“坏毛病”,是“身体失衡的信号”。

中医将“抽动症”归为“肝风”、“慢惊风”、“抽搐”、“瘛疭”范畴。

主要病机是:“本虚”即肝、脾、肾三脏的不足。“标实”即肝风内动。在“虚”的基础上,产生了风、火、痰等,风动于上,表现为各种抽动症状。

治疗的根本原则是调和脏腑、平肝熄风,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关于抽动症,家长需要知道

1.这不是孩子的错,孩子不是故意做怪相,责骂只会让抽动更严重!

2.不要提醒!不要制止!"别眨眼睛了!""不许清嗓子!"假装没看见最明智。

3.这些情况会加重抽动,长时间玩电子产品,压力大紧张焦虑,睡眠不足。

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判断孩子证型,开具个性化的方药。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针灸与推拿:属于绿色外治法。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太冲、风池、百会、四神聪、合谷等穴,来平肝熄风、安神定志、健脾益气。对于儿童,多采用不留针的“快针”或刺激性更小的揿针、耳穴压豆等方式,孩子接受度高。小儿推拿手法轻柔,无痛苦,非常适合儿童。常用手法如清肝经、补脾经、揉百会等,能够调和气血、镇静安神。

3.情志与生活调护(贯穿始终)

心理疏导:家长要理解孩子是“病”非“过”,避免责骂、过度关注和紧张。创造宽松、愉快的家庭环境。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熬夜最易耗伤肝阴,加重病情。

减少电子屏幕使用:电视、手机、平板等闪烁的光线。

适度运动:进行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

耐心与坚持:中医调理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旨在从根本上调整体质,切忌急于求成,频繁更换医生或方药。

总结而言,中医治疗抽动症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推拿、针灸、情志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干预。

地址:锦州市中医医院

华佗楼三楼儿童康复中心

州市中医医院院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