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希望孩子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记“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贵州省毕节市儿童福利院

发布时间:2025-09-12 14:09:32  浏览量:2

“今年,我们院里走出了第一位博士生!这个孩子来院里10多年了,取得今天的成绩,我们由衷地为她高兴。”日前,贵州省毕节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吕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

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是毕节市儿童福利院全体工作人员最朴素的愿望。为此,他们持续推动硬件设施升级,为孩子们建造温馨的成长乐园;注重文化浸润与心理疏导,为孩子们打造坚实的心灵港湾;坚持因材施教,为孩子们铺就通往未来的路……去年,该院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改善环境——

让孩子们幸福成长

“孩子们,下雨的时候要记得打伞哦。”日前,在毕节市儿童福利院的全景模拟综合训练室里,特教老师周凤婷带着孩子们上了一堂雨天认知课。当孩子们踩到地板上的雨点、雨伞、彩虹等图标时,墙上的屏幕便会呈现下雨、彩虹等相应虚拟场景,让孩子们在欢乐的互动中学习生活常识。

据介绍,这间全景模拟综合训练室将光效、声效与互动训练相结合,可模拟各种自然、生活等场景,满足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认知训练的需求。这种融入科技的教学场景,正是毕节市儿童福利院积极推进硬件设施提质升级的结果。

近年来,毕节市儿童福利院新增海豚屋训练室、全景模拟综合训练室、家政模拟室等19个康教功能室,配备康教设备及器材1000余件,还加装了无障碍电梯和安全扶手……硬件设施的日益完善,不仅让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还让福利院的康复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占地60平方米的情景模拟室就像一个“微型社会”,里面设置了超市、图书馆、甜品屋、派出所等场景。“我们定期在这里开展教学,教孩子们认识每个场景对应的社会功能。”周凤婷介绍,“孩子们最喜欢在‘超市’里扮演售货员与顾客,不仅可以用日常表现获得的积分兑换零食和学习用品,还能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社交技能。”患有智力障碍的小东,通过在“超市”的情景模拟训练,不仅了解了购物流程,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已经可以独自在院外超市选购心仪物品了。

在为院内儿童提供日益完善的康复和教育服务的同时,毕节市儿童福利院还坚持“开门办院”,为社会上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专业服务。小飞是一名来自社会家庭的孤独症儿童,刚到院里进行康复训练时,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经过在海豚屋训练室的系统训练后,小飞现在已经能够主动表达“我要吃饭”“我要玩滑梯”等需求,并顺利进入幼儿园。

据毕节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康复治疗师介绍,海豚屋训练室利用数字化仿生技术,模拟海豚发出的声波信号。这些信号对孤独症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提高专注力。自训练室投入使用以来,已帮助多名孤独症儿童提高了康复训练效果。

记者了解到,毕节市儿童福利院全力营造让孩子们身心愉悦的成长环境,对儿童居住房间的墙面进行了美化,在楼层过道的墙面上绘制了卡通图案,在室外游乐场里铺设了橡胶地垫,新增了秋千等娱乐设施……

关注心灵——

让孩子们自信逐光

“硬件改造只是基础,孩子们还需要精神文化的滋养和心灵的抚慰。”吕庆介绍,毕节市儿童福利院将文化元素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心灵疗愈体系。

院内经常有前来觅食的喜鹊,孩子们喜欢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给喜鹊喂食、观察喜鹊的动作。“喜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美好寓意。我们取其谐音,创建了‘惜鹊’党建品牌,寓意‘珍爱儿童、珍惜儿童’,并将院内建筑分别命名为秀鹊楼、稚鹊楼、康鹊楼等,引导工作人员像呵护幼鸟一样精心照顾孩子们。”吕庆说。

院内中央天井处的“甲秀晨韵”彩绘墙是一处文化创意景观。彩绘墙上分别以亲情、博爱、友情为主题,绘制着工作人员与孩子们手牵手散步、陪孩子们嬉戏玩耍等场景。彩绘墙底端的石柱上展示了院内一些优秀孩子的成绩和事迹。“这些艺术创作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潜移默化地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孩子们喜欢在这里玩耍,也期待着自己有一天像展示栏里的伙伴们一样出色。”吕庆说。

音乐疗愈是毕节市儿童福利院的一项特色服务。福利院在草坪上和转角处打造了音乐广播点,轻快温馨的旋律使整个院落变得生动起来,让孩子们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放松心情。小苏患有智力障碍,刚来福利院时很不适应,经常发脾气。工作人员发现小苏在听音乐时会安静下来,就经常陪他在院里散步。经过一年多的音乐疗愈和环境熏陶,再加上专业的心理疏导,小苏的情绪稳定了很多。

“针对孩子们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福利院建立了专业的心理疏导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状况提供一对一帮扶。”心理老师胡秋菊告诉记者。

“心灵疗愈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巧,还需要极大的耐心。我们想用温暖守护让孩子们重拾追寻光明的勇气。”吕庆说。

因材施教——

让孩子们勇敢追梦

无论是硬件改造,还是心灵疗愈,目的都是帮助孩子们提高独自生活的能力,从而自信、勇敢地走向社会。毕节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个性化服务理念,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对于长期卧床的孩子,福利院创新开展床边康复和教学工作。今年9岁的小丽患有脑积水,曾多次进行手术治疗,无法到教室或康复室学习和训练。为此,特教老师和康复治疗师坚持为她送服务到床边。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的一天,原本不会说话的小丽突然对着吕庆喊了一声“爸爸”,这让大家惊喜不已。现在,她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会激动发声,会和特教老师互动交流,会和护理员一起玩玩具……

对于学龄期残障儿童,福利院开设康教融合课程,涵盖了劳动技能、综合认知、生活适应、感统训练等内容。经过系统训练,多名残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健康儿童的教育同样受到重视。福利院为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孩子们配备了生活老师,还开设了舞蹈、篮球、绘画等兴趣班,满足孩子们多样化成长需求。

小花是福利院最早接收的一批孩子之一。彼时,正上初中的她成绩不是很理想,工作人员就联系老师帮她补课。后来,小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如今,她有了稳定的工作,还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小花的故事激励着院内更多孩子勇敢追梦。“我们希望孩子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吕庆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福利院已培养出1名博士生、2名本科生、18名大专生和18名中职生。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院内资源优势,积极为社会上的残障儿童提供康复、特教等服务,让更多孩子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吕庆表示。(本报记者 刘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