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家长警惕!儿童厌学护理别犯这些错,科学引导才有效

发布时间:2025-09-11 08:09:48  浏览量:2

儿童厌学的护理核心是缓解抵触情绪、重建学习信心,若陷入护理误区,不仅无法改善问题,还可能加剧孩子对学习的排斥,甚至破坏亲子关系。家长需明确护理中的禁忌要点,用温和、理性的方式引导,避免不当干预让厌学情绪恶化。

过度施压,用“比较”刺激学习

部分家长面对孩子厌学,会通过频繁说教、强调成绩重要性,或拿孩子与同龄人比较的方式施压。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否定与焦虑,认为“自己不够好”,进而将学习与“挫败感”绑定,更抵触接触学习内容。

过度施压还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如故意拖延作业、拒绝上学,用消极对抗的方式回应家长的要求,彻底磨灭孩子的学习意愿。


忽视情绪,只关注“学不学”的行为

很多家长护理时只聚焦孩子“不写作业”“不上学”的表面行为,急于纠正却忽视背后的情绪原因。比如孩子因“被老师批评”而厌学,家长不询问情绪感受,反而直接批评,会让孩子觉得情绪不被理解,逐渐封闭内心,不愿与家长沟通学习中的困境。

情绪长期积压会让孩子对学习的负面感受不断加深,从暂时不想学变成彻底厌恶学,后续再想引导会更加困难,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用“物质奖励”绑定学习

部分家长为让孩子学习,会频繁用物质奖励刺激。这种做法虽能短期见效,却会让孩子形成“为奖励而学习”的功利认知,忽视学习本身的价值与乐趣,一旦奖励停止,学习动力会立刻消失,甚至因“没有好处”而更抗拒学习。

长期依赖物质奖励,还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内在兴趣,无法体会解决难题、掌握知识的成就感,难以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长期学习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


切断社交,用“禁玩”惩罚厌学

部分家长将厌学归咎于“玩得太多”,会通过禁止孩子与同学交往、没收玩具、取消娱乐时间的方式惩罚。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情绪释放的渠道,社交需求无法满足,内心压抑感加剧,反而将负面情绪转移到学习上,更厌恶学习。

切断社交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导致同伴关系疏远,让孩子在学校缺乏归属感,进一步排斥上学。


儿童厌学的护理需要关注心理需求与能力培养,避开禁忌才能有效引导。沈阳六一儿童医院提醒家长,若孩子厌学情绪持续,出现拒绝上学、自我否定、情绪低落等情况,应及时关注情绪背后的原因,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干预,结合科学护理方法,帮助孩子逐步缓解抵触,重建对学习的积极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