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元在IEAE 展示的儿童早教类数码产品确实反映了当前“数字原
发布时间:2025-09-11 04:47:18 浏览量:1
刚逛完IEAE 2025,脑子里还飘着一股淡淡的塑料味,不是廉价的那种,是展台里新机器刚拆封的“科技香”。
最扎眼的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机器人,而是友元科技角落里那台巴掌大的儿童打印相机——4800万像素,拍完啪一下吐出一张小相片,旁边小孩举着照片蹦得比弹簧还高。
那一刻突然明白,家长纠结的“玩还是学”根本就是个伪命题,孩子要的只是“好玩”,而大人要的只是“别玩废”。
友元把这两件事缝在了一起,缝得还挺狡猾。
先说那台相机。
它不只是拍照,里头塞了十几种滤镜,从“蒸汽波”到“老电影”,孩子拍完还能自己涂鸦,再打印出来贴墙上。
表面上看是培养审美,实际是逼孩子动手——滤镜选错了,照片就废,得重来。
这种“试错成本”比家长吼一百遍“认真点”都管用。
更妙的是,相机只能存20张照片,满了就得删,删之前得自己决定哪张“不够好”。
这哪是相机,分明是个小型决策训练营。
唱歌机系列(K8、Q7、H8)更鸡贼。
外壳圆滚滚像糖果,一开机却蹦出早教模式:故事、音乐、消原音跟唱,三段式递进。
孩子以为自己霸占了麦克风,其实每唱完一首歌,系统就偷偷记下了发音准确率,下次自动调高半度音阶。
家长手机上的App会推送“今日发音进步3%”,配一张孩子咧嘴笑的抓拍——数据比亲妈还懂亲妈的心。
最绝的是“一键消原音”,原唱消失那瞬间,小孩会下意识拔高嗓门找调,这一嗓子,肺活量都练了。
但全场最“残忍”的是“小鸡培养器”。
一个透明塑料盒,里头躺着真鸡蛋,21天恒温孵化。
孩子每天得记录温度、翻蛋次数,最后亲手把毛茸茸的小鸡捧出来。
展台小姐姐说,有家长偷偷投诉:“孩子为了守孵化,连iPad都不要了。
”这哪是科学实验,分明是数字时代的“戒断反应”——原来戒掉屏幕的不是管控,是另一只更鲜活的生命。
当然,友元没忘了防沉迷。
所有设备默认“15分钟弹窗”,弹的不是“该休息了”,而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拼图吧”。
相机打印完最后一张照片,会提示“用照片做一本家庭相册”,把任务甩给家长。
唱歌机连续唱三首歌,自动切到“亲子对唱”模式,非得大人一起吼两句才解锁下一首。
这些小动作像温水煮青蛙,煮的是家长的陪伴焦虑——你不来,机器就罢工。
逛完一圈,最深的感受是:儿童科技早就过了“塞知识”的阶段,现在拼的是“怎么让孩子心甘情愿被设计”。
友元的高明在于,它把教育目标拆成了无数个“小钩子”:相机是钩子,孵化盒是钩子,连那张15分钟弹窗都是钩子。
孩子以为是自己在探索,实际是系统牵着鼻子走。
而家长呢?
终于能从“管还是不管”的泥潭里爬出来,变成“一起玩”的同谋。
临走前,听见两个妈妈在聊天:“这相机能连WiFi吗?
”“能,但得用家长手机扫码。
”“那还行,至少不会偷偷下游戏。
”——看,连防沉迷都成了卖点。
科技再花哨,最后还得靠大人那道扫码的门槛。
孩子终究不是被机器养大的,是被机器背后那个愿意蹲下来陪娃删照片、一起跑调唱歌的人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