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系:创新教学理念 以动画传承民族文化
发布时间:2025-09-11 03:42:53 浏览量:2
转自:光明日报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向善向美,立品立人”的院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学院动画系立足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背景,深入探索动画专业教学创新路径,依托现代化的动画制作技术挖掘提炼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视觉语言符号,切实培养学生的动画创新实践能力,为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深挖传统文化元素 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
动画专业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动画制作技术,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挖掘传统文化元素核心价值的有效方式及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实践策略。动画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动画作品时,充分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价值,指导学生系统研读经典的文化典籍资料,从真实历史、神话传说、象征意义等多重视角剖析动画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理念;组织学生前往民族文化发源地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走访、影像记录、土家语口述史采集等方式获取第一手文化素材。
在传统文化的视觉语言转化方面,动画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转译法则”,包括传统纹样的现代化重构方法、神话原型的当代叙事转换技巧等,确保文化表达既保持本真性又具有时代感。经过深入探索研究,动画系教师指导创作的动画作品《毕兹卡》获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动画影片组国家级二等奖。作品通过动画语言生动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同源共生的历史脉络,充分展现了学院以动画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优良成果。
创新动画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动画创意灵感
动画系立足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任务,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开设“动画运动规律”“虚拟交互设计”“三维合成特效”等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化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其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提炼民族视觉符号元素的能力。
动画系教师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被动式的记忆学习为主动性的创造学习;引入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民族动画作品创作项目,通过实地调查、系统研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真正理解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民族记忆与精神内涵。动画系教师指导的《广西宾阳县壮锦纹饰图案的挖掘整理以及当代创新性研究》纹样创作型项目获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
动画系始终强调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将实践场域设置在乡村地区,引导学生将研究成果反哺乡村发展,运用个人所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发展,在实践中体会专业知识的现实价值。
多元导师协同指导 提升动画教学实效性
动画系积极推行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协同合作的教学机制,由动画专业导师负责动画艺术语言教学,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辅助学生开展角色设计、场景构建、动态表现等活动;聘请土家族文化学者担任文化导师,对作品中的神话表达、符号运用等进行专业把关;邀请武汉浩翰动画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担任技术导师,指导学生掌握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动画系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产促教的教学理念,要求校内外导师协同合作总结动画比赛的经验,将参赛要求细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要点,有效提升动画教学实效。其中,在概念设计阶段,要求学生完成多套角色方案的迭代设计,培养创新思维和持续优化能力;在中期检查阶段,模拟企业提案答辩场景,提升学生的职业表达和应变能力;在成果产出阶段,按照武汉浩翰动画有限公司的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把控,使学生提前适应行业要求。
未来,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系将继续探索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艺术的融合创新路径,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动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与动画制作能力,为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动画行业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