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解压”玩具须先“解毒”
发布时间:2025-09-08 19:53:23 浏览量:1
近日,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购买的“解压”软泥类玩具,经常散发出刺鼻气味,还导致孩子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面对种类繁多的软泥玩具,家长该如何为孩子把好“安全关”?
不少低价软泥玩具添加了大量有害物质
软泥类玩具之所以存在安全风险,与其制作成分和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的软泥玩具主要包括橡皮泥、水晶泥、史莱姆等,然而有些玩具包装中,没有厂名厂址信息和产品合格证,是典型的“三无”产品。不少低价产品为了追求“好玩”“好看”,还添加了大量有害物质:
硼元素超标:为了让软泥更有韧性、不易碎裂,很多产品会添加硼酸或硼砂。但硼元素一旦过量,孩子通过皮肤接触或误食,可能引发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肝肾功能。
重金属残留:部分劣质软泥玩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合格的颜料,导致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孩子在玩耍后如果没有及时洗手就拿东西吃,重金属可能在体内积累,影响智力和身体发育。
刺激性气味:一些带有香味的软泥玩具,可能添加了劣质香精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长期吸入会刺激孩子的呼吸道,甚至引发过敏反应。
此外,软泥玩具的包装也可能存在隐患。部分产品的小零件(如塑料珠子、亮片)容易脱落,可能导致幼儿误食窒息;而过于鲜艳的颜色和香甜的气味,也会吸引孩子放进嘴里,增加误食风险。
面对种类繁多的软泥玩具,家长该如何为孩子把好“安全关”?
记住这几点很重要:
认准正规渠道和标识:购买时选择正规商场或品牌旗舰店,查看玩具包装上是否有“3C 认证”标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生产厂家、成分说明和适用年龄等信息。避免购买无标签、无说明的“三无产品”,尤其是校门口小卖部售卖的低价散装软泥。
拒绝为颜值买单:尽量选择颜色自然、无特殊香味的产品。过于鲜艳的颜色和浓郁的香味,往往意味着添加了更多色素和香精,风险相对更高。
玩耍前后必洗手:孩子玩耍前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污染玩具;玩耍后更要及时清洗双手,防止有害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体内。同时,不要让孩子在吃饭前、睡觉前玩耍软泥,更不能让幼儿单独玩耍。
严格看管,杜绝误食:3岁以下幼儿最好不要玩软泥玩具,年龄稍大的孩子玩耍时,家长要全程陪同,提醒他们不要将玩具放入口中,也不要用沾有软泥的手揉眼睛、摸口鼻。
定期检查和更换:软泥玩具如果出现干裂、发霉、异味等情况,要及时丢弃,避免孩子接触变质产品。
孩子的健康安全无小事。软泥玩具的本质是为了给孩子带来快乐,但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这份快乐才不会变成“隐患”。家长们不妨多一份细心,少一份侥幸,让孩子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享受玩耍的乐趣。
如果发现孩子在玩耍后出现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同时保留好玩具和购买凭证,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共同推动玩具市场的安全升级。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