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 可以“缺席”吗?
发布时间:2025-08-30 00:44:02 浏览量:2
转自:劳动午报
王女士 博物馆工作人员 儿子15岁
父亲的参与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底色
在孩子成长中,父亲的“在场”,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我儿子从小由我一个人带大,孩子他爸常年在外工作,一年难得见几次面。孩子上小学后变得格外怯懦,被同学欺负不敢反抗,遇到一点困难就哭着找妈妈。后来孩子他爸调回本地,坚持每天陪孩子打半小时篮球,输了会教他“输得起才是男子汉”,赢了会提醒他“别骄傲,对手也很努力”。半年后,孩子不仅敢主动和同学组队比赛,面对矛盾时还会学着理性沟通——父亲的言行,无形中为孩子注入了勇气与分寸感。
反之,在小区里,有个叫轩轩的小男孩,他的爸爸是一名销售人员,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在家的时间少之又少。轩轩上初中后,学习成绩开始下滑,面对难题,他总是逃避,不愿主动钻研。学校组织亲子运动会,轩轩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同学和爸爸一起参加项目,满脸羡慕。
我认为,父亲的教育方式更能补足母亲的“温柔盲区”。在轩轩身上,可以看出长期缺乏父亲的陪伴,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没有汲取力量的榜样,性格也变得愈发内向、不自信。这鲜明地体现出,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席”,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
平先生 公司职员 女儿12岁
女儿成为我忠实的运动搭子
我们是双职工,老人在外地过不来,只能自己带孩子。以前我认为女儿应该由妈妈负责带,懒得操心家务事,但是女儿上四年级时,妻子换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还经常出差,养育孩子的重任只能由我接手。
我告别了过去经常和朋友下班后喝酒聊天的习惯,每天接送孩子,周末也要带她去兴趣班,看似栓住了我,没想到我却从中感受到亲子相处的乐趣。接送路上,女儿会和我聊校园和生活趣事,我也会和她谈论社会新闻,讲述我的观点,她是特别合格的小听众,我说什么她都附和。晚上回到家,她做完作业后也缠着我一起看书,或者玩益智游戏,我的围棋居然下不过她,父女俩说说笑笑,让她妈妈都羡慕。
周末上完兴趣班,我就带孩子去公园散步、跑步,或者到篮球场打篮球,一起放松身心。我跑步时会刻意放慢脚步等她,她不服气,自己上网查找跑步科学方法,然后挑战我,我们就比赛谁跑得快,跑输的人洗碗。
两年过去,孩子和我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显著提升,我的大肚子锻炼没了,她的体测在全班排到前三,而且我有了忠实的运动搭子和小“粉丝”,只要我投出三分球,或者来个迷你马拉松,她都会为我叫好,互相给予满满的情绪价值。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父女关系更加亲密,现在朋友再叫我出去,我都要先看女儿的时刻表,照顾孩子不再是我的负担,我很享受与她相处的时光。
周女士 行政助理 儿子11岁
多给爸爸创造融入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是我从小带大的,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我来操办,我习惯了,孩子也更依赖我,而父亲这个角色像外围的人,整天玩游戏、刷视频,孩子也不跟他亲近。
孩子小的时候,我照顾居多,也看不出什么,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发现孩子比较内向,而且有点自卑,胆小,于是我就经常带孩子出去。尽管这样,孩子也没有太大起色。
直到一次,我给孩子买了一辆儿童自行车。我带他在小区里学骑了很久,孩子摔了好多跤也没学会,看着孩子疼的表情,我特别心疼,觉得实在不行就放弃吧,等孩子大点再学。这时候,正好爸爸下班回来,就到小区广场上找我们,看到孩子正在学骑车,就说:“儿子,没事。当年爸爸学骑车的时候,摔得比你还惨呢。”随后,爸爸还讲了很多自己小时候的“丑事”,孩子听了直乐,后来孩子坚持要继续学习骑车,在爸爸的陪伴下,他慢慢学会了。看着孩子一脸笑容自信地在广场上奔驰,我心里特别开心,那一刻我明白了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榜样力量,以后要多创造些活动,让爸爸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于是在随后的生活中,我经常会出各种游戏,让大家互动。“周末一起去骑车吧。”“最近有个好看的电影,一起去看吧。”……这样的家庭活动让父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性格也变好了。
其实爸爸也想参与孩子成长,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参与方法,这就需要妈妈多创造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机会。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基础教育系主任 王海平
父亲应该从“供养者”转变为“教养者”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在一些家庭教育活动上具有特定的价值,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承担很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父亲在带领孩子做运动方面具有优势。现在的孩子可能把精细化动作做得不错,像是做插图、手工等,但是大肌肉运动方面可能有些欠缺。父亲可以发挥所长,带领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亲子运动能帮助孩子认识到社会规则,因为很多社会规则最早是在游戏中树立的,孩子在参加这些运动中会建立规则意识,对于其将来走向社会有好处。
第二,父母对孩子具有性别榜样作用。孩子生下来最早接触的男性一般来讲是爸爸,最早接触的女性一般来讲是妈妈。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到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男孩,将来成为好的男人,怎样成为一个好的女孩,将来成为优秀的女人。有的女孩长大以后找对象可能会以爸爸为标准,或者反着来。无论哪种,都证明父亲对性别角色的榜样作用很大。因此,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面积极的性别形象,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择偶观。
此外,父亲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妻子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伙伴。爸爸跟妈妈应该在一条战线里,合力把孩子教养好。
以前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比较普遍,父亲可能更多承担供养任务,在外面挣钱去支持家庭,让孩子上好学校。现代社会家庭发生变化,特别是在AI时代,男女分工没有那么明确了,父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回归家庭,要从“供养者”转变为“教养者”,父亲不仅要挣钱,还要在家庭中做一些教育性的工作。
首先,父亲要对孩子进行生活能力的教育,教育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父亲可以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同时也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其次,加强亲子阅读,这里不是让孩子必须认识多少字,更多的是给孩子培养阅读习惯。父亲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温馨时刻,能够给孩子留下一生的温暖记忆。再次,父母可以跟孩子做一些肢体类游戏,包括户外运动,一起探索大自然。
孩子对父母的陪伴需求,特别是对爸爸的需求很强烈,不管爸爸多忙都要想办法陪孩子,而且要做到高质量陪伴。高质量陪伴不是说孩子在这儿打游戏,爸爸在那儿玩手机,而是应该有互动、有支持。具体做法可以是尽量设置亲子的共同时光,比如每周安排一个亲子时间,开展户外探索、体育运动、亲子阅读、一起聊天等,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决定。时间最好是确定的,哪怕只有20分钟,父亲要尽量放下工作,放下手机,用固定时间跟孩子交流互动。
如果父亲不能经常陪伴孩子,也可以做到自然状态下的高质量陪伴,就是共同去做自己的事情。这些事最好是孩子如果不忙也能参与的事,比如看书、做家务,虽然相互没有交流,但是彼此之间有一种默契的感觉。当孩子做完功课后,就可以参与到父亲正在做的事情中,这也是一种陪伴。
本报记者 任洁 周美玉 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