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温暖守护
发布时间:2025-08-27 10:43:50 浏览量:3
浙江青田:创新跨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叶蓉蓉
浙江省青田县检察院未检检察官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为小凯(化名)母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徐莹莹摄
“小凯现在愿意和我们说话了,不再封闭自己,以前的坏习惯也在慢慢改正……”电话那头,远在海外务工的小凯(化名)父母难掩激动。这通越洋电话,让浙江省青田县检察院的未检检察官们倍感欣慰——那个曾经因多次盗窃被查处、抗拒管教的侨留守儿童,正在悄然完成一场蜕变。而这改变的背后,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温暖守护。
在青田这座总人口50余万人,却有38万名华侨的“侨乡”,“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是最真实的写照。这里有一个特殊群体格外牵动人心:占全县留守儿童总数88%的“侨留守儿童”。父母远渡重洋务工,长期的亲情疏离与监护缺位,让一些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逐渐偏离轨道。
今年1月,刚满16岁的小凯和朋友多次深夜上街拉车门盗窃,盗窃数额5000余元。到案后,小凯满不在乎,甚至认为只要还钱就能了事,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已涉嫌犯罪。
受理案件后,青田县检察院第一时间委托司法社工机构对小凯展开社会调查,发现其父母已在国外务工7年,回国次数寥寥无几。小凯跟随祖父母生活,内心深处渴望父母的关爱,但父母却因10余个小时的时差常常错过小凯成长中的重要时刻。渐渐地,小凯封闭起内心不愿与家人交流,转而结交不良朋辈,沾染了恶习,最终走上歧途。
“孩子的问题,根源往往在家庭监护环节。”未检检察官结合小凯的社会调查情况深入分析后,迅速对小凯开展精准帮教,同时引入跨洋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其父母的监护意识和监护能力。
考虑到小凯存在心理和行为偏差问题,检察机关联合专业社工组织“青田县叶姐工作室”,为其开展心理疏导与法治教育辅导,帮助其认清行为性质、增强法治意识。
帮教最关键的一步,是突破万水千山的阻隔,让远在海外的父母重新“归位”。由检察官、家庭教育指导师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小组”,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为小凯的父母提供个案咨询指导。交流中,小凯的父母终于意识到多年来对小凯的情感忽视,找到症结所在后及时作出改变,主动关心小凯生活细节、消除隔阂,缓解对立情绪。最终的结果让人惊喜,小凯逐渐向家人敞开心扉,主动脱离不良朋友圈,改正不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经综合考量,青田县检察院于今年5月对小凯作出不起诉决定。
据悉,近年来,青田县检察院立足侨乡侨情,创新跨洋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依托“检侨之家”平台与海外驿站资源,和侨界联络员一起搭建与侨留守儿童海外父母的沟通桥梁。
与此同时,针对不同侨留守家庭的监护痛点,指导小组量身定制指导方案:对忙于生计忽视孩子心理需求的家长,督促其定期与孩子视频沟通,及时向孩子表达关心关爱;对国内外监护人监护理念矛盾、教育方式混乱的家庭,定期推送相关教育案例与课程,组织海内外监护人一同学习交流,达成教育共识;对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的,由家庭教育指导师组织谈心谈话活动,帮助解开心结、修复关系;等等。以一案一策方式,靶向破解侨留守家庭亲子监护难题,助力家庭关系改善与正向发展。
青田县检察院将涉侨未成年人保护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抓手,深度嵌入全县“侨乡守未”工作大格局,推动未检支持体系建设。先后联合教育、公安、侨联等单位出台分级干预矫治协作机制、侨留守儿童观护机制等,动态掌握侨留守儿童的基础数据,强化侨留守儿童线索移送反馈、干预矫治等方面工作。通过定期开展法治宣讲等活动,将保护关口前移。
“侨留守儿童保护,从来不是一地一域的事,需要海内外力量共同参与。”青田县检察院将继续在涉外涉侨工作中主动作为、创新求变,继续深化跨洋家庭教育指导机制,探索构建“国内+海外”双轨保护网络,让每一名侨留守儿童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让远在海外的父母多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