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抗战小兵”感染一代代读者
发布时间:2025-08-27 09:53:27 浏览量:3
1962年初版《小兵张嘎》封面 殷杰 供图
《小兵张嘎》连环画
带有徐光耀手迹和签名的《徐光耀日记》信笺纸
他能凫水、会上树,他端过鬼子的炮楼、用木枪惩戒过“汉奸”,但也堵过老乡的烟筒、咬过小伙伴的肩膀……1962年,《小兵张嘎》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从此,这个淘气的抗战小兵就俘获了无数少年读者的心。
就在本月,《小兵张嗄》的作者徐光耀老先生刚刚度过了百岁寿辰,考虑到徐老身体的原因,《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没有打扰他,转而把采访的视角转移到《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的心灵档案》的作者、河北作家闻章,以及小兵张嘎博物馆馆长殷杰身上。在他们的娓娓讲述中,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徐徐展现在记者面前。让我们穿越历史烟尘,一起寻找嘎子,寻找这个文学史上闪耀的精灵。
泣血之作 为战友铸魂
闻章告诉记者,小兵张嘎的原型有很多,他是众多抗日小英雄的集合体。其中关联最深的是一个外号叫“瞪眼虎”的小八路,抗战时期是河北赵县县大队的小侦察员。“1947年,徐老曾写过《瞪眼虎》的小文,后来又把这个人物写进自己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但没有过度着墨,一直沉淀到1958年才开始动笔,仅用一个月,7万字小说一气呵成。”
闻章告诉记者,小说主角在创作初期不叫嘎子,而是叫“故得儿”,从徐老的日记可以得知,小说初名《刘故得儿》,后改为《张故得儿》,最后定名为《小兵张嘎》。“故得儿”这个词在河北方言里有调皮捣蛋的意思。
徐光耀曾说,“我不是嘎子”,“我自己比较呆板,不活泼。但是我更喜欢‘嘎’(调皮机灵)一点的性格。写‘嘎子’前,我回想了之前遇到过的很多嘎人嘎事,想一条就记一条,记了很长的单子。其实‘嘎子’没有具体的原型,又有很多原型。”但闻章认为,徐光耀虽然性格不像嘎子,但嘎子的故事里有很多他的生活经历,比如他们都是13岁加入革命队伍的小八路,都经历过反“扫荡”斗争,在抗战中他们都与冀中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有一次徐光耀在行军途中发高烧,在一位房东大娘家里养病,那位大娘摸着他满是冻疮的手脚,非要拉他睡在自己的被窝里,要用身体把他焐热,徐光耀难为情地拒绝了。而小说中也写到嘎子在白洋淀养伤时,与玉英和房东的一段鱼水情谊,这就源于徐光耀自己的一段经历。
徐光耀是一位有抗战情结的作家,多年来他写下了《平原烈火》《小兵张嘎》《四百生灵》《望日莲》等多部小说或电影剧本。“他是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战士。当战士时,并没有想到当作家;当了作家之后,依然不改战士本色。他写作的目的不是成名成家,而是用笔让牺牲的战友们永远地活在文学中、活在人民的记忆里,他做到了。”闻章说。
珍贵信札 传出版佳话
创作《小兵张嘎》之初,徐光耀没想到发表。直到1961年,《河北文艺》的一位编辑到保定去组稿,徐光耀才把《小兵张嘎》拿出来。《小兵张嘎》当年年底发表,次年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单行本。小兵张嘎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
小兵张嘎博物馆坐落在石家庄滹沱河畔。馆长殷杰是徐光耀的忘年交,也是他的头号粉丝。自2000年与徐老相识后,这位端得起枪、拿得了笔的老者,逐渐走进殷杰的精神世界。在他眼中,徐老笔下的涓涓文字,皆是留给后世的珍宝。2012年,他开始倾注心力筹建小兵张嘎博物馆,想为后人展示一段独家视角的真实历史。
采访中,殷杰向记者展示了他多年精心收集的100多种各个时期的《小兵张嘎》图书版本和相关产品,其中最为弥足珍贵的是1962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初版本和徐光耀当年与该社文学读物编辑室编辑的来往信札。从这些信札中可见,《小兵张嘎》的出版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从中能感受到出版人为这一经典文学形象所付出的心血。
比如在1961年11月6日编辑室给徐光耀的退修信中就提到,稿件对主要人物嘎子只着重描绘了他童心、稚气、顽皮、机智、勇敢的特点,对他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却写得不够。希望在这部作品中能清楚地看到嘎子既是个天真可爱、很有性格的孩子,又是个在逐步成长的小战士。此外,信札中对玉英、钱队长、罗金保等书中人物的描写也都提出修改意见,从后来的效果看,这些修改意见对作品的成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少社初版《小兵张嘎》的版权页上,可以看到该书初次印刷为3万册,仅仅3个月后该书就开始重印。据统计,《小兵张嘎》出版60余年来,各种版本一印再印,总发行量已超千万册,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海外发行。
少年不老 经典永远“奔跑”
闻章说,西方儿童文学中有个典型人物叫彼得·潘,中国则有个小兵张嘎,他们的相同点是都不会老,永远都是孩子,不同点是前者拒绝长大,后者则是助人成长。“一部中篇小说,爷爷看,爸爸看,孙子也看,一代代人从嘎子身上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忠诚,学会了爱自己的祖国。”
今天,《小兵张嘎》依然以它的艺术魅力,传播着正能量,影响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仅被编入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和“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还入选“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嘎子身上的爱国情怀和抗战精神也被诞育他的出版人传承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室的李橦告诉记者,这几年中少社已陆续出版了反映苏北抗战的《碧玉歌》、展现抗联精神的历史小说《阿玛的山》及《风烟鹊华》《烽火弦歌》《风云长路》“烽烟三部曲”等抗战题材作品,今年更将重点打造《神圣抗战》、《雪原上的星星火——杨靖宇和抗联少年营的故事》(绘本)和图像小说系列《赵一曼》《杨靖宇》《江竹筠》等,他们将像前辈打造《小兵张嘎》一样,精雕细琢每部作品,把伟大抗战精神种进新一代小读者的心里。
有这样一个少年,80年前,他从白洋淀的芦苇荡中跑来,身上寄托着战友的荣光,他跑过了血与火的年代,跑进几代人的记忆里;未来,他还将继续奔跑,跑进一代代少年读者的笑靥里,跑进一代代中国人的脊梁里……只要我们相信真善美的力量,只要我们心怀勇气和热爱,这个少年就还会继续奔跑,小兵张嘎就永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