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关系再好,去别人家做客,也不要带这4样东西,尤其第三种

发布时间:2025-08-25 03:55:00  浏览量:3

细节见教养,礼仪见格局。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生活中,父母们免不了带孩子走亲访友,去别人家做客,增进情感。

但关系再好,再亲近,也要注意,上门做客时,别带以下四种东西,否则破坏关系还遭人嫌弃。

01

别带 “唐突之心”:

不请自来的拜访,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网上有人问:“朋友的哪些行为会让人反感?”

一个妈妈的回答获得高赞:“最讨厌朋友带着孩子不请自来。”

她说有天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说就在她家楼下,要带孩子上来坐坐,一副通知的口气,不等她拒绝就挂断了电话。

家里乱糟糟的,还没收拾完,她不想被朋友看到又没法拒绝不让她们来,只能匆忙收拾下,勉强挤出笑脸迎客。

送走朋友后,她心里内耗了好久,她说:“关系再好,也希望她能提前说一声,这样太突然了。”

还有一位网友的经历也让很多人感同身受:

她说闺蜜经常在周末早上直接带着孩子上门,美其名曰“让孩子们一起玩”,实则是因为自家孩子缠人,想找个人分担带娃压力。

“她们一来就从早待到晚,蹭吃蹭喝,我还得做两顿饭招待,本来周末想休息结果更累了。

“几次之后,我不得不开始在周末故意不接电话、假装不在家。”

很多人觉得 “关系好,不用那么见外”,但心理学中的 “边界感理论” 指出:

每个人都需要有掌控感和边界感。不请自来的拜访侵犯了他人的心理边界,不但让对方陷入 “被动应对” 的尴尬,还破坏了他人对家庭的掌控感,容易引起抵触和反感。

去他人家做客,提前预约是基本礼仪。

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要提前1-2天预约,这是对主人最基本的尊重。

即使是突然有事拜访,也应该先在电话中礼貌询问是否方便,给对方说“不”的权利和空间。

02

别带 “用过的旧衣物”:

把 “闲置” 当礼物,是对别人的轻视

上门做客,将孩子穿过、用过的旧衣玩具等当作礼物送给主人,实在是大忌。

有次接顺顺放学,排队等候中,听到一个妈妈对另一个妈妈吐槽:

“孩子过生日,没想到收到二手玩具。我一个朋友竟然把她孩子玩过的玩具,打包了一大袋子送给我儿子,还说这些玩具很新,买新的浪费,小孩子就玩个新鲜。”

“我当时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不是说孩子不能用二手玩具,我觉得孩子生日这样的场合,你送二手,难道我的孩子就只配用别人用过的吗?更关键的是,你都没问过我,就直接在孩子重要的生日当天送来。”

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

礼物不仅是物品,更是情感、关系和价值的载体。

送旧物作为礼物,容易让接收方感到被轻视,没被用心对待,认为自己在对方心中只配得到‘二手货’。”

很多家长或老人觉得 “孩子穿一两次的衣服扔了可惜”,想着送给朋友亲戚,但没意识到别人是否能接受。

尤其是做客时送 “用过的旧衣物”,很容易让对方觉得 “你把不要的东西随手打发我”,不重视我。

网上有个妈妈说:

“我能接受旧衣服,但不能接受‘做客时当礼物送,感觉像‘顺便清理垃圾’。如果真想送,不如私下问‘我家有孩子穿过的衣服,你不嫌弃的话可以拿去’,而不是做客时不打招呼就直接带来。”

做客的礼物不在贵重,而在 “用心”,哪怕只是一束鲜花、一盒点心,也比用过的旧衣物更让人舒服。

03

别带 “没分寸的行为”:

让孩子乱闯私人空间,是家长的失职

带孩子去做客,最让人反感的行为莫过于没有分寸感,随意进入主人的卧室等私人空间。

曾看到一个网友发贴说:

过年期间,亲戚带孩子来她家串门,孩子趁大人没注意,进到她的卧室,把梳妆台上的首饰盒翻了个遍,还把化妆品涂得满脸都是,把自己都不舍得用的粉底液也洒了一地,口红也断了。

亲戚看到没说孩子反倒劝她:“孩子小,好奇嘛,别介意。”

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碍于情面没有当场发飙,但从此再也没有让亲戚踏进她家的门。

卧室是个人的私密空间,里面大多是隐私物品,当私人领域被侵犯时,任谁都会产生强烈的防御心理和不适感,这是人类天生的领地意识。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

孩子乱闯私人空间,其本质是家长没教规矩,是家长的失职。

很多家长没边界感,做事没分寸,自然会觉得 “孩子小不懂事”,没什么大不了,但却不知这种 “没分寸” 的行为,不但会让对方觉得被冒犯,还会让人嫌弃厌恶,最终影响彼此的关系。

带孩子做客,一定要提前教孩子 “尊重私人空间”:

告诉活动范围应限制在客厅、餐厅等公共区域。

如果孩子好奇想去看其他房间(卧室、书房、卫生间),应及时制止并教育他们尊重他人的隐私,只有主人同意才能进。

如果孩子想玩玩具,让他问主人 “阿姨,我可以玩这个玩具吗?”;

看到孩子想翻抽屉、柜子,及时制止,说 “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碰”。

家长有分寸,孩子才能懂规矩。

04

别带 “搬弄是非的嘴”:

评头论足的闲聊,是破坏关系的毒药

在做客时对主家的装修、布置、生活习惯评头论足,甚至搬弄是非,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你家孩子怎么这么内向,得多带出去见见人”。

“你怎么选这个颜色的沙发,太难看了,应该换成蓝色。”

这些“点评”看似关心,但很可能令人不适和反感,因为它直接否定了对方的生活和教育方式。

一位网友分享说:

有次朋友来家里做客,看到她家的装修风格后说“你怎么就喜欢这种风格啊?看起来不够大气,我家那种传统中式才显品位。”

一句话让整个氛围降至冰点。

有些人的评头论足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攻击,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满足自身的优越感。

心理学中的 “社交禁忌” 指出:

做客时最忌讳的就是 “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家庭装修、夫妻关系等私人话题。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你觉得 “不好” 的,可能正是对方喜欢的;你觉得 “有问题” 的,可能对方并不觉得是问题。

带孩子做客,闲聊要 “多赞美、少评价”:

做客的本质是 “增进感情”,而不是 “挑刺找茬”,多一些理解和赞美,少一些评头论足,才能让关系更长久。

05

写在最后

带孩子去做客,看似是寻常小事,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和情商。

真正的做客之道,不在于带多么贵重的礼物,而在于带去尊重和理解;

不在于表现得多么热情自来熟,而在于有分寸懂边界。

每一次做客都是给孩子示范人际交往、礼仪修养的机会。

我们如何做客人,孩子就在如何学做人。

大家好,我是有游有谋育儿的作者和顺妈,985儿童心理学硕士,家有小学姐姐和和+幼儿园弟弟顺顺,孩子教育、自我成长两手抓的学习型妈妈。分享“亲子游”“育儿谋”,专注于亲子育儿、儿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领域。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