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图书馆变“托儿所”,孩子们的暑假何处安放?
发布时间:2025-08-26 17:18:19 浏览量:2
今年暑假,图书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读者。孩子们背着书包,带着水壶和作业本,在这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他们中午吃着家长提前备好的饭菜或外卖,直到傍晚才被下班的家长接走。这种被称为“图书馆放娃”的现象,已经成为许多双职工家庭的无奈选择。
对家长来说,图书馆确实是暑期安置孩子的理想场所。这里环境安全舒适,空调凉爽宜人,免费对外开放,还有浓厚的书香氛围。既能解决看护难题,又能让孩子在书海中收获知识,看起来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座知识的殿堂,本质上并不是为托管功能而设计的。
随着小读者数量不断增加,各种管理难题也接踵而至。孩子们喧哗奔跑的身影,散落各处的零食包装,被损坏的图书资料,都让其他读者感到困扰。更让图书馆管理人员担心的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毕竟不是专业的保育人员,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责任认定将变得十分复杂。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暑期托育服务存在明显短板。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与家长有限的假期之间产生巨大矛盾。公益性托管服务覆盖范围有限,商业化托管机构费用昂贵,使得很多家庭不得不将图书馆当作临时托儿所。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更切合实际的措施。社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活动中心和文化站等场所,组织退休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托管服务。图书馆可以考虑在特定区域设置亲子阅读空间,同时要求低龄儿童必须有家长陪同。学校也可以尝试开放部分场馆,提供基本的托管服务。
公共资源被挪作他用,提醒我们社会服务供给还存在明显不足。孩子们的假期不应该在无处可去的困境中虚度,知识的殿堂也不应该变成无奈的托儿所。只有当托育服务变得更加多元和便捷时,图书馆才能回归本质,让书香与童真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