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泗水:“康复小屋”点亮特殊儿童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14 16:05:05 浏览量:3
5月9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盛泉社区的一间“康复小屋”里,李奶奶正半跪在软包地垫上,双手稳稳托住孙子嘉宝的腰部。“嘉宝真棒,我们再试一次!”随着老人轻柔的鼓励,4岁的嘉宝颤巍巍地从站立架挪向平衡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蓝色软包墙面上,映照着祖孙俩额角的汗珠。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摆放着站立架、认知卡片和彩绘训练垫,装载着一个特殊家庭跨越3年的康复征程。
“自从改造了这个康复小屋,孩子在家也可以进行康复训练了,有时爬上爬下,有时玩益智玩具,真是太感谢了。”看着曾被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的儿子从无法独坐到现在能够自主迈步,母亲吴春秀眼眶微微泛红。
在泗水,这样的温情场景已成为115户残疾儿童家庭的日常。作为山东省劳务输出大县,该县创新打造“机构+家庭”康复赋能项目,连续三年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列入县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实施“星星点灯·康复小屋”工程。三年来,已为有需求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2110人次,为群众节约资金1800万元。
“我们通过制度创新、资金整合与人力协同,构建起覆盖机构、家庭与社区的多层次康复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该县残联副理事长夏卫国介绍,通过建立卫健、教育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实施“康复小屋”与“医康教”融合项目,为脑瘫、智力残疾儿童及孤独症儿童家庭改造居家康复空间,配备训练器具及学习用具,康复师定期上门指导;整合医院、康复机构、学校资源,制定个性化方案,落实1.5万元/年机构康复补贴,将康复项目纳入医保门诊支付,并在县人民医院开设“特殊教育学前班”,实现医疗康复与教育衔接。同时,依托志愿助残联盟,组建康复师、特教教师专业团队提供入户服务,动员医疗机构、公益组织协同参与,形成“专业指导+志愿支持+家庭协作”服务网络。
在资金保障方面,该县开辟“财政+慈善”双通道。由县残联联合县人民医院、县微公益协会共同设立专项基金,定向用于设备采购、家庭帮扶及“一对一”康复指导。资金由微公益协会独立核算、闭环管理,严格按“医院根据实际需求申请-医院领导审核—协会拨付”流程执行,确保精准高效使用。“就像这本台账记录的,每笔资金都对应着具体设备和家庭。”微公益协会会计郭静展示着精确到角的支出明细,设备采购发票与康复进度照片在档案册中一一对应。
如今,走进泗水县乡村,115间“康复小屋”正用温暖的光芒照亮特殊儿童的未来之路,见证着“康复一名儿童,幸福一个家庭”的承诺在山乡落地生根。(刘凤娇 梁腾飞 张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