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儿童电影院那些念念不忘的少年心事
发布时间:2025-05-14 08:00:00 浏览量:3
▌肖复兴 著
小学四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我们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四十多岁的样子,有着浓重的外地口音,只是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课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我们教室的窗子朝西,如果是下午最后一节课,西落的太阳光照进教室,照在他的头上,他的头发像被染成金色,如一根根直立的金针。
第一次上作文课,张老师没有让我们马上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儿童电影院看的。儿童电影院,在王府井南口路东。电影院前,有条小路,靠着长安街,路旁是一条带状的街心花园,种着好多花草树木,枝条袅袅婷婷,遮挡住长安街车水马龙的喧嚣,让这条小路分外幽静。
这条小路的建成,要归功于民国时期做过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的朱启钤。有皇上的时候,长安街是皇家御道,普通百姓不能走,是朱启钤打通了长安街,让百姓也可以畅行无阻。长安街可以通行了,紧挨着长安街的东单头条,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了生机,先在东头拆掉一些民房,盖起了不小的东单菜市场,方便了附近居民买菜,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便开始乘胜向西进发,紧贴着东单菜市场,陆续盖起了邮局和美琪电影院。洋人也看到了商机,跟进盖起了一些洋楼,作为旅馆和办公楼。这条小路,日渐繁荣,昔日东单头条的平房,被拆除殆尽。交通的发达,必然带来商业的发达;新楼盘新建筑群的兴起,必然是以拆除旧房为代价的。一条老路东单头条消失了,一条新路诞生了。
儿童电影院,便是在这条新路的建筑群兴起时建起来的。它最早是洋人建起的一座叫作平安的电影院,因为这里靠近东交民巷的使馆区,这是家专门为洋人服务的电影院,当时的美国大片《出水芙蓉》,最早就是在这里放映的。
当然,这些历史是我长大以后知道的。小学四年级,我第一次知道北京城还有这样一个专门为我们小孩子设立的儿童电影院,也是第一次走进这座电影院。同时是第一次走在这条漂亮幽静的小路上。
这条小路很特别,一溜儿虎皮墙高出长安街足有两米多,很漂亮,墙外侧是便道,墙内侧是小树林。其实,说小树林,有些夸张,因为树没有那么多,也都不高,不粗。不过,这片小树林挺宽的,足有十来米宽,在闹市里,有一条这么宽的绿化带,确实不简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