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5-05-07 11:00:13 浏览量:3
(作者:馆陶县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李班班刘萌萌)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主要表现为主动社交意愿弱、社交规则理解困难、情感互动能力不足等问题。改善这一状况需结合专业干预、家庭支持与社会环境营造,多维度助力儿童提升社交能力。
一、专业干预:科学方法引导社交学习。专业干预是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核心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ABA):通过分解社交行为(如眼神注视、简单对话),采用“提示-反应-强化”的循环模式,逐步建立儿童对社交行为的正向反馈;
- 社交故事法:用简洁、具象的文字或图画描述社交场景(如“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明确“做什么”“为什么做”,帮助儿童理解社交规则; 结构化教学(TEACCH):通过视觉提示(时间表、任务卡)规划社交活动流程,减少儿童因环境变化产生的焦虑,提升社交参与的稳定性。
二、家庭支持:日常场景中强化社交实践。家庭是自闭症儿童最熟悉的社交环境,家长需主动创造“自然社交机会”。例如, 利用家庭游戏(如轮流拼图、角色扮演)练习“等待”“分享”等基础社交技能; 在购物、拜访亲友等日常活动中,引导儿童用简单语言(“阿姨好”“谢谢”)完成互动; 定期记录儿童的社交进步(如“今天主动拉了小朋友的手”),通过正向鼓励增强其社交信心。需注意,家长需提前学习专业干预技巧(可通过康复机构培训或权威书籍),避免因方法不当加重儿童抵触情绪。
三、社会环境:包容氛围拓展社交空间。社会的包容与支持能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广阔的社交实践平台。学校可通过“同伴引导”模式(安排友好的普通儿童与自闭症儿童共同参与活动),帮助其模仿正确社交行为;社区可设计低刺激、规则明确的集体活动(如种植小组、手工课),降低儿童的社交压力;公众则需通过科普宣传减少对自闭症的误解,避免“特殊对待”带来的心理负担。
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专业团队、家庭与社会的持续协作。通过科学方法引导、日常场景强化与包容环境支持,儿童的社交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最终实现更自然的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