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装假肢 ,家长必看!

发布时间:2025-05-06 21:40:24  浏览量:3

“妈妈,我穿上假肢就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了吗?”

每当听到孩子这样问,作为父母,心总是揪成一团。儿童假肢装配,远不止是“装一条腿”那么简单——它关乎孩子的心理重建、身体成长,甚至是一生的自信。今天,我们抛开冰冷的技术参数,聊聊那些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细节。

心理与生理的差异性

小朋友和成年人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很多家长和装配技术人员并不关注。这些差异存在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我们对这些差异的认知,也在很大承度上决定了小朋友的康复效果。

-心理差异:更敏感、更依赖爱、容易信任却难沟通

-生理特点:感受反馈少

-隐形难题:配合度低、沟通难度大、成长带来的频繁调整

先做朋友,再做“假肢”

孩子不是成人!他们的世界充满敏感与感性:

- 抗拒假肢? 可能只是害怕“陌生人”(技师)的触碰

- 沉默不语? 或许因为疼痛,更因为“说了你也不懂“

- 突然崩溃? 一句“你骗人”背后,藏着对未知的恐惧

父母该怎么办?

- 蹲下来对话:视线齐平,让孩子感觉被尊重

- 用故事沟通:把假肢比作“钢铁侠战甲”,激发兴趣

- 绝不欺骗:“会有一点点疼,但妈妈一直陪着你”比“不疼”更真实

暴露助力自信

在儿童假肢装配中,建议家长:能不打包装,就尽量不要打包装。这并非随意之举,而是基于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的考量,类似于医学上的“暴露疗法”。

刻意隐藏假肢,反而会强化孩子“假肢是缺陷”的潜意识。而坦然展示,能让孩子从小意识到:假肢只是身体的一部分,就像眼睛的颜色一样自然。更重要的是,虚假包装可能适得其反,引发同伴嘲笑。而直接展示,却能引发真诚的关注和关心,为孩子构建更安全的社交环境。

自信,需要从小培养。让孩子在真实的目光中,锤炼出强大的内心。

身体在长,假肢也得“长大”

孩子的成长速度远超想象:

-接受腔:最多1年换1次

-假肢高度:最多3个月调1次

-脚板尺码:最多2年更换大一码脚板

假肢对线在配件发生任何变化之后都要重新调整。

父母也要跟技术老师学一些基本技能,在必要时对假肢进行调整:

-如何判断假肢的高低并调节

-如何调节假脚的内外旋

容易忽视的隐形风险(重点)

在儿童假肢装配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潜在风险:孩子强大的适应能力,可能让他们同时适应“正确”和“错误”的假肢!

这意味着,如果假肢装配存在问题,比如对线有误,孩子可能因为感受反馈少,而让错误被所有人忽视。这就像给孩子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会“代偿”这些错误,让“错误”持续存在。

长期力线不正确,会对孩子的骨骼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比如脊柱侧弯、骨盆倾斜、膝关节损伤等。这些伤害会慢慢发生,并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因此,家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假肢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反馈,确保假肢装配的正确性。

家长必做清单:

假肢装配好,只是开始。想让孩子稳稳走好每一步,家长需持续关注:

-每月测身高,增高超5mm即调假肢

-每月查残肢皮肤,红肿磨损速联系技师

-每1-2月拍步态视频,正侧面拍摄反馈技师

-每1-2月与孩子沟通,了解假肢使用感受

-每6-9月做X光检查,关注关节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假肢方案

-少量调节假肢高度影响不大,但若超过1cm,务必在技师指导下进行对线调节

-发现孩子残肢末端顶腿,请尽快更换接受腔,切勿拖延

最后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