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为特教儿童照亮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5-05-06 18:03:48 浏览量:2
灯光闪耀,鼓点铿锵,日前,在全国特奥体育舞蹈比赛的舞台上,一群“星星的孩子”凭借舞蹈《龙拳》,摘得团体金牌。这个舞蹈作品源自石家庄正定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赋能天使”计划,协会联合飞阳舞蹈团支部共同为特教学生量身打造。
这是我市团组织开展“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实施助残志愿服务温暖工程的生动缩影。
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石家庄已构建起648对“一对一”精准帮扶网络,累计开展特色助残活动500余场,参与活动人次9000余人,累计志愿时长1.6万余小时。
团市委以“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为核心,以残障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元化服务与长效帮扶机制,打造形成覆盖全市的助残志愿服务体系,整合社会力量形成青年志愿助残“温暖共同体”。
在“小橘灯”助残计划的框架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专业力量系统化融入服务体系,形成立体化助残模式。河北医科大学成立“冀医小橘灯”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优势,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助残接力项目成员,开展以“康复陪伴”为主的志愿服务,通过盆栽移植、涂鸦手提包等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社会适应性。全市各地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组织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带领残障儿童学习择菜洗菜、漆扇和灯花制作等,以技授能,助力成长,使志愿服务更具深度,更有贴近性。
展开剩余45%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需求,石家庄市构建了“专业+志愿”的双重支持网络,联合协会力量,构建心理指导老师志愿队伍,为特教学校的儿童开展系列心理援助,就其家庭背景与成长史进行家长访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点亮颗颗童心 手绘环保袋”等主题活动,由心理指导老师带领残障儿童家庭开展互动活动,通过绘画等方式疗愈心灵,缓解家庭压力。
助残事业不仅是帮扶,更是社会文明的觉醒。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百场公益宣讲,用真实故事打破刻板印象。“小橘灯点亮空瓶子”“爱心市集”等活动吸引众多爱心人士参与,让理解与接纳在互动中生根发芽。“当洗车中心的‘喜憨儿’笑着递还汽车钥匙,当烘焙坊飘出‘心青年’师傅烤制的面包香……偏见便不攻自破。”活动现场,石家庄市青年志愿服务联合会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用一盏“小橘灯”为残障儿童照亮“星辰大海”。石家庄市以青年志愿服务为纽带,精准对接特殊家庭需求,探索建立起精准服务、跨界协作的长效志愿帮扶机制,形成课业辅导、技能训练、心理疏导、家庭支持为一体的帮扶模式,让残障儿童在包容与关爱的浓厚氛围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