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儿医成立儿童体重管理中心,为肥胖儿童提供精准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
更新时间:2025-04-21 14:54 浏览量:1
4月19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正式揭牌成立儿童体重管理中心,标志着该院在儿童肥胖防治领域迈入全新阶段。作为深圳首家儿童肥胖多学科协作诊疗平台,该中心将整合13个临床科室资源,为肥胖儿童提供精准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当日,“轻苗行动”儿童肥胖管理公益项目也在深圳启动。
超重儿童越来越多,亟需破解肥胖难题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约为11.1%,肥胖率约为7.9%,超重和肥胖率合计接近20%。预计到2030年,若不加以干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可能达到31.8%。当前,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呈现四个特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增速显著,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肥胖问题呈现低龄化,学龄前儿童(2-6岁)超重肥胖率也在上升;高热量饮食、含糖饮料摄入增加,以及久坐、缺乏运动是主要原因;儿童肥胖易导致成年后慢性病风险增加,同时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等。
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通过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轻苗行动”儿童肥胖管理公益项目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教等方式,提升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肥胖的认知和干预意识;同时,推动儿童肥胖门诊建设,促进早筛查、早就诊和规范化治疗。
深儿医成立儿童体重管理中心,开启“一站式”服务
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介绍,早在2019年,深圳市儿童医院已组建儿童肥胖多学科协作组(MDT),累计为数千名肥胖儿童提供诊疗服务。协作组覆盖内分泌、营养、中医、康复、呼吸、耳鼻喉等13个学科领域,通过联合会诊、个性化干预等模式,成功解决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早期干预问题。该院内分泌科还圆满完成了深圳市科创委可持续发展项目“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及相关代谢并发症的防控”,并发表多篇高质量文章。去年,该院开始牵头推动全市儿童肥胖医防融合工作。
深圳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儿童肥胖多学科协作组负责人苏喆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儿童肥胖防治能力,深圳市儿童医院成立儿童体重管理中心。该中心将整合现有肥胖MDT团队资源,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成立初期,计划在该院龙华院区每日安排2-3个科室联合坐诊,后期逐步扩展,让更多科室加入;针对早期发现的复杂疑难病例,将提供多学科联合会诊服务,确保复杂病例患儿能得到全面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该中心还计划定期开展科普讲座与义诊活动,为家长普及儿童肥胖的预防知识和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推动肥胖预防关口前移。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和慢性病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深圳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罗新乐表示,儿童体重管理中心的成立,是医院在儿童健康管理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体重管理中心的正式投入运行,医院将进一步强化医防融合服务模式,通过多学科协作、科学干预和长期管理,帮助更多孩子摆脱肥胖困扰。
读创新闻+
平时做好这些,预防儿童肥胖
预防儿童肥胖,建议平时家长可以做好这些工作:
提供营养健康的饮食:建议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动物性食物要适量、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多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低能量、营养密度高的健康食物。
合理烹调、践行“三减”:做饭时多采用蒸、煮、凉拌和快炒,少用油,不用煎和油炸,帮助孩子减少油、盐摄入,降低肥胖风险。
不吃宵夜:晚上九点以后尽可能不让孩子再进食,建议晚餐适当多添加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可帮助孩子维持长时间的饱腹感,减少睡前饥饿。
优选健康零食:如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原味坚果;结合营养标签,避免选择高油、高盐、高糖的深加工食品,不喝含糖饮料。
支持孩子多运动:根据《儿童肥胖和预防控制指南(2021)》中推荐意见,儿童青少年每周在校外进行3次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健康的运动,每次30分钟为宜,建议隔天进行一次;中间可穿插60分钟的篮球训练或健美操。周末两天,家长可以陪孩子踢一场足球,或是开展远足、中长跑锻炼,每天活动90分钟左右。
控制视屏,减少久坐:家长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视屏时间累计不超过2小时,低年龄儿童在连续20分钟视屏时间后需要及时放松眼睛。每天持续静坐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45分钟或1小时站起来运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