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说文解字》第942课:古时候儿童练字用的竹简叫啥?

发布时间:2025-04-17 23:58:12  浏览量:19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竹”部的三个汉字:“䈎、籥、䉧”。三个字在现代汉语均不常用。其中只有一个字较有意思,就是“籥”。值得细说:

1、䈎。读y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䈎,籥也。从竹,龠声。”形声字。本义是籥。

所谓的“籥”,就是古代儿童书写练字用的竹简或木牍。(下面本字会细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籥小儿所书写,每一笘谓之一葉,今书一纸谓之一页。或作䈎。其实当作此䈎。

(出土的竹简)

也就是说,现代所说的书页的“页”,早期繁体写作“葉”,其实应当写作竹字头的“䈎”,因为,“页”最早的字义来源于儿童书写用的竹简。所谓的一笘,就是一页。

䈎的小篆写法如图:

(䈎的小篆写法)

2、籥。读yuè。《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籥,书僮竹笘也。从竹,龠声。”形声字。本义是古时儿童习字的竹片。

徐锴《说文系传》:“籥,谓编竹以习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笘谓之籥,亦谓之觚,盖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书者。其拭觚之布曰幡。”

我们上一课讲觚,其实它也是习字用具。

(出土的长文觚)

现代人练字,用纸,而古时无纸,儿童习字,即用竹削皮后用白色黏土(即“墡”,白垩)涂抹,然后晾干,就可以练字了,写完之后,可以用布抹去,反复使用。与我们现代人练字用纸是一样的道理。

(今人练字用纸)

籥在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1)简册。《广雅·释器》:“籥,【竹下觚】也。”王念孙《广雅疏证》:“《众经音义》卷二引《纂文》云:‘关西以书篇为籥。’”

《书·金滕》:“启籥见书,乃并是吉。”打开藏着卜兆的简册,翻出占卜之书一看,也都是吉兆。

(2)古管乐器,像笛,短管,三孔或六孔。《尔雅·释乐》:“大籥谓之产。”郭璞注:“籥如笛,三孔而短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小部》:“瀹,经传皆以籥为之。”

《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毛传:“籥六孔。”左手拿着籥管吹奏,右手秉持翎毛。

(籥的大致样子-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象金石之声,管籥之音。”

(3)古代鼓风箱上的部件。《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吴澄注:“橐籥,冶铸所以吹风炽火之器也,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为辖以鼓扇于内者,籥也。”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的皮囊?

(橐籥模型)

(4)闭。《越绝书·越绝外传纪策考》:“忠臣籥口,不得一言。”忠臣们闭口缄默,一言不发。

(5)同“鑰(钥)”,锁钥。《小尔雅·广服》:“键谓之籥”《墨子·备城门》:“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方尚必为关籥守之。”孙诒让《墨子间诂》:“关籥即管鑰。”《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人投其籥,不果纳。”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

籥的小篆写法如图:

(一)liú。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䉧,竹声也。从竹,劉声。”形声字。本义是竹声。

徐锴《说文系传》:“犹言浏然声清也。”浏,清澈、明朗。即竹声清越。

(二)liǔ。竹名。《玉篇·竹部》:“䉧,竹名。”

䉧的小篆写法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