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验配助听器?
更新时间:2025-04-12 16:11 浏览量:4
重庆渝北惠耳助听器双凤路验配中心案例分享:
听力损失儿童因理解、配合及主观反馈能力有局限,与成人在助听器(HA)验配各环节差异显著。我国《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草案)》发布超10年,随着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推进,儿童听力损失诊断低龄化,国内听力学和HA技术发展迅速,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迫切需出台基于HA科学规范验配且符合临床实践的儿童HA验配指南以指导规范工作。
为此,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儿科学组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耳科医师、听力师等相关专家,经多次研讨,完成《儿童助听器验配临床实践指南(2024)》撰写。
儿童助听器验配原则
1.听力学测试组合、交叉验证原则
包含主观和客观听力测试项目,不同测试结果需交叉验证,确保听力学诊断准确性。
2.早期验配原则
新生儿若出现听力损失,应在出生后6个月内实施干预措施。早期干预对于婴幼儿的皮层以及听觉言语发育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一旦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就应当尽早为孩子验配助听器。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而言,在早期验配助听器之后,要在合适的年龄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3.双耳干预原则
双耳听力损失的儿童应当进行双耳干预。这样做能够改善聆听的方向性以及声源定位能力,达成听觉整合与叠加效果,充分利用双耳总和效应和静噪效应,提升儿童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要避免长期仅进行单侧干预,以防未干预的耳朵出现听觉处理障碍和听觉剥夺现象,进而导致听觉和言语处理能力降低。对于单侧植入人工耳蜗但对侧仍有残余听力的儿童,也建议验配助听器。
儿童助听器验配适应证
1.轻度听力损失
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儿童,常常会出现聆听困难、学习困难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状况。然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南予以指导,另一方面家长对于轻度听力损失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不够深刻,这就致使部分儿童未能及时接受干预,或者接受干预的年龄偏晚。所以,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轻度听力损失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尽早为孩子验配助听器,并督促其坚持佩戴。
2.单侧听力损失
单侧听力损失具备隐匿性特点,新生儿与儿童听力筛查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由于单侧听力损失会对儿童的学习以及社交产生影响,因此可依据听力损失的程度,选择气导助听器或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验配信号对传式(CROS)助听器或者骨导助听器。
3.永久性传导性听力损失
若耳廓与外耳道满足佩戴助听器的条件,对于永久性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儿童,建议验配气导助听器。要是儿童存在外耳道闭锁、狭窄、耳廓畸形等情况,无法制取耳印模,或者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导致无法长期佩戴气导助听器等,这种情况下建议验配骨导助听器。
4.重度 - 极重度听力损失
对于被确诊为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婴儿,在尚未达到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月龄之前,应当接受助听器干预。在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前,规范验配助听器,一方面能够预估人工耳蜗植入之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成效;另一方面则可以充分助其残余听力获取听觉刺激,推动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
所以,患有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同样应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接受助听器干预,等达到合适年龄后再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5.听神经病
听神经病(AN)患儿验配助听器,应当在行为测听(或纯音测听)表明阈值升高的基础上开展。此外,对于助听器效果的评估,应着重关注听觉言语识别能力的提升,而非助听听阈的改善情况。AN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以及干预成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相较于常规听力损失儿童,AN儿童的干预需要更为严格的诊断、更及时且紧密的跟踪随访,以及对AN有全面深入的认识。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之外,及时且科学地开展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并为家长提供持续的支持与鼓励,对于成功干预AN儿童的状况至关重要。
儿童助听器验配人员要求:从事儿童助听器验配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当系统学习过听力学、耳鼻咽喉科学以及儿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至少要有3年以上成人助听器验配经验,同时需在儿童助听器验配专家的指导下,拥有1年以上的临床实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