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四色管理”为576名困境儿童织密保护网
更新时间:2025-04-11 17:30 浏览量:6
“社区食堂到学校有一定距离,所以我把自己小孩不用的自行车送给他。”4月10日,银川市金凤区宁安社区书记王瑞说道。3月中旬,宁安社区治保会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五里宜居小区44号楼楼道中堆放铺盖和日用品,走访了解后得知,初三的学生小明父亲突然失联,因拖欠两月房租,小明被房东赶出出租房。因无处可去,小明只能将被褥等搬到楼道中。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将小明的情况上报社区党委。宁安社区党委迅速响应、及时干预,协调金凤区民政局、长城中路派出所、学校、物业等多方力量,解决孩子面临的衣食住行问题。
2025年,银川市民政局全面推行困境儿童“四色管理”机制,依据监护风险、健康风险、行为风险等指标,将儿童划分为红(高风险)、橙(中风险)、黄(低风险)、绿(正常)四类,实施差异化干预。截至3月底,全市576名困境儿童完成风险评估,其中红色等级23人,已联动公安、医疗等部门紧急介入安置;橙色等级148人,通过定期探访和心理疏导降低风险。
多维保障覆盖成长全周期
小明的父亲因盗窃电动自行车被拘留,其母亲在他小时候就离开家,失去联系。父子二人是外省户籍,收入不稳定,经常因房租缴纳不及时被迫搬离住所。在小明父亲拘留期间,多部门共同传递爱心,将小明暂时安置到金凤养老院居住,安排小明在社区便民食堂就餐。后来,又帮助父子二人寻找到一间价格低、环境适宜的公寓,添置床铺等生活必需品。小明父子终于有了稳定居所,小明也能安心开始准备中考。
今年以来,银川市民政部门在扩大服务范围方面,通过多维保障扩大对困境儿童的服务范围,覆盖其成长全周期。其中,为310名困境儿童发放助学金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联合教育部门开设“周末课堂”,覆盖学生1200人次;开通“先诊疗后付费”绿色通道,为7名重病儿童垫付手术费用53万元,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至85%;对12名监护缺失儿童启动国家临时监护程序,安置到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银川市民政部门引入“公益时间银行”模式为困境儿童服务注入公益力量,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服务50小时可兑换价值800元的康复训练课程,服务100小时可申请困境儿童家庭“微心愿”认领资格,让志愿者通过累计服务时长兑换儿童医疗、教育资源。目前,已有42家社会组织参与,开展“护苗成长计划”等活动89场,惠及儿童2300人次。
数字化平台优化跨部门协同
西夏区10岁儿童小海(化名)因父母离异被标记为“红色风险”,民政局启动紧急预案,48小时内将其安置至临时庇护所;司法部门协助追索抚养费,每月到账1200元;对接心理咨询师开展每周2次干预,3个月后风险等级降至黄色。
4月1日升级的“银川护苗”平台新增功能,对接公安、教育等12个部门数据,自动触发高风险预警32次。困境儿童家庭通过“宁政通”APP申领“未保码”,审核时限压缩至48小时。同时,通过记录儿童健康、教育等6类数据,为政策优化提供支撑,已生成电子档案3200份。银川民政困境儿童“四色管理”体系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监测的跨越,特别是数字化平台的跨部门协同,为全国困境儿童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据了解,银川市民政部门还将试点“成年过渡计划”,为年满16周岁的困境儿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首批开设无人机操作、老年护理等紧缺课程,预计覆盖200人。(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