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教育孤独症儿童需要突破对语言的传统认知

更新时间:2025-04-05 07:45  浏览量:5

面对孤独症儿童,你是不是也把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注意力、观察力、社交沟通能力等作为训练目标。这样做没有错,这些目标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无从下手,我们要根据孤独症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特点,实施切实可行的操作,孤独症的训练需要打破对语言的传统认知!

孤独症之所以是孤独症,是因为他们有不同于普通人的刻板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一些外显的行为,实际上同样刻板的还有他们的语言。语言是社交沟通的媒介,诊断孤独症的标准一个是刻板,一个是社交障碍,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原因—刻板。

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了解语言的刻板是如何在孤独症儿童身上体现的。假设你知道斯金纳的语言行为,因为无论你知不知道,它都在那里,毕竟科学知识不是你不了解它它就不存在了。一个孤独症的干预者不了解语言行为,那么他现在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一定做得糊里糊涂。

假如,你听过提要求功能、仿说功能、命名功能和对话功能,那么接下来你需要知道的是一个个体说了一个词语,那么这个词语可以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普通人说“手机”这个词分别会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它的功能是什么呢?

学习说话的孩子在别人说了“手机”后学着说“手机”,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说两个字的词,此时说手机的行为是仿说功能;也可以是儿童看到一个长长的,扁扁的机器可以拍照、会发出声音,儿童就用“手机”这个词给看到的这个东西贴上了标签,儿童此时说“手机”的行为是命名功能;也可以是非常无聊的时候,想要看手机里的动画片时,向妈妈说了“手机”,妈妈明白儿童要手机的意图给了儿童手机,此时儿童说手机的行为是提要求功能;还可以是与别人谈论时,你说了“手机”,比如别人问“你平时打发时间都用什么”,此时说手机的行为就是对话功能了。

说手机这个行为,不同的环境,也就是不同的刺激下会有不同的功能,普通儿童能够对语言灵活使用,实际上就是儿童掌握了语言的这些功能。不幸的是,相较于普通儿童,三岁之前只要学会说话就可以熟练运用这些功能性语言而言,孤独症儿童却非常难发展出一种以上或一种语言功能。

会不会说话,并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问题,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可以发展出语言,但是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刻板、重复、像鹦鹉学舌,原因是孤独症儿童只发展或者说只被强化了仿说功能。

在对语言的传统认知里,家长们认为孩子只要开口说话就好了,开口说话了以后认为多说、说更长的句子就能理解了,所以教孩子的方式就是你说一句,让儿童跟着说一句,这个方式教普通儿童没问题,但教孤独症儿童就会出问题。因为孤独症儿童刻板的特点,就会让他养成听到一个声音,重复这个声音的习惯。

当儿童开口说话后,正确的做法是教给儿童使用语言,就是帮助儿童建立不同的语言功能。除了仿说功能是对一个声音刺激做出重复的反应以外,命名功能是对看到的这物品,用语音给它贴上标签;提要求功能是在动机下说出这个词语,想要什么就说出来,提要求功能是引发儿童主动语言的最好方法;对话功能是即使词语代表的物品不在眼前时,也可以谈论它。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功能语言的知识,向大家推荐《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这本书,书中介绍了一位美国孤独症儿童的母亲用语言行为教育自己的孩子取得的效果。她同样是突破了对语言的传统认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业的知识讲给大家听,书中讲到了语言行为干预孤独症的历史,用语言行为理论解释发生在孤独症身上的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书里面插入了各种刺激之间的转换,帮助儿童建立功能性语言的回合操作等等,一定可以帮你打开认识孤独症的新大门!

年龄很大了,只会仿说的孤独症大有人在。由于家长不知道功能语言的存在,不能在儿童开始说话时及时开发功能性语音,因此家长们只能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时间预期的等待自己孩子顿悟。请不要做这样的家长,从现在起学习语言行为的知识,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