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关于儿童发热,你至少要知道这4点!

更新时间:2025-04-05 22:19  浏览量:3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通篇干货,建议收藏

撰文 | 候红红

作为一名医生,经常会遇到很多家长大晚上抱着发热的孩子匆匆来院就诊的经历,每当这种时候,我们新入职的同事,面对焦虑的家长也会变得有些手忙脚乱。今天笔者就用一篇文章理清儿童发热中的细节。

什么是儿童发热?

儿童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导致我们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发生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通常儿童腋温超过37.4℃即可认为是发热。

需要注意的是,发热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主要是为了对抗及防御疾病和适应内外环境温度的异常。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机体的状况和疾病的进展程度。

儿童发热可从4方面分类

一 根据发热分度(腋温)来分:

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人体各部位温度是不一样:肛温>口温>腋温>耳温、额温、颞温;各时间点温度也不完全一样,正常情况下,昼夜温差不超过1℃。

二 根据发热类型来分:

1、稽留热:高热持续≥39℃,可达数天或数周之久。可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弛张热:高热24小时内波动≥2°C。多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化脓性感染。

3、双峰热:高热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波动,形成双峰。见于黑热病、疟疾。

4、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C以上,历时数小时,此后间隔1-3天再发作。

5、波状热:体温呈波浪或起伏状发热。可见于布鲁氏菌病、恶性淋巴瘤等。

6、周期热: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呈周期性交替。见于回归热等。

7、双相热:第一次发热退热后又发热,持续数天退热。如脊髓灰质炎等。

8、不规则发热:发热时间不定,热度变化无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三 根据发热原因来分:

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2种。

四 根据发热时间来分:

可分为急性发热(发热时间≤7d)和非急性发热(发热时间>7d)2种。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由于物理退热及退热药物的积极干预,目前临床上典型热型不多见,但了解患儿的热型,对于个别特殊疾病的诊断,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因“发热”就诊的患儿家属,要注意提醒对方将相关的时间点及体温做好记录。

如何精准测量体温?

对于一个发热的儿童,精确的体温记录是非常重要,记录的前提是精确的测量。我们通常所测量的体温都是指机体深部温度,其中最接近深部温度且容易测量的部位有口腔(舌下)、直肠和腋下。

临床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腋下测温法。目前市面上可供我们检测工具更是五花八门,有: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红外耳温计,红外额温计及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等都是日常健康监测的常用工具。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可实现口腔、直肠、腋下温度检测,而红外额温计及热成像测温仪检测的是人体头部温度或体表温度,具有快速、高效、无感、非接触、及时发现异常体温并报警等特点。红外感应检测易受环境因素干扰,检测条件需予以严格控制。

医院一般都会采用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的规范操作主要分为5点:

1、检查水银体温计是否完好,确保水银柱在35℃以下。

2、口腔测温:将口表探测端含于舌下3min,期间不说话,不张嘴。

3、直肠测温:将肛表探测端涂上适量润滑剂,轻轻插入肛门3-4cm,测量3min。4、腋下测温:保持腋下皮肤干燥,将体温计探测端放入腋窝深处,夹紧体温计,屈臂过胸,测量至少5min。

5、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擦净使用过的体温计,正确读取温度数值。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我们使用电子温度计测温,因其易受干扰,通常需要测量3次,取合理的均数值。采用耳温计多次测量温度时尽可能用同一侧耳道。

儿童发热怎么办?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发热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因而过于积极的退热既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也不利于机自身免疫发挥作用。因此,把握好退热的“度”非常的重要。

在临床中,我们很难在没有任何辅助检查的情况下对发热的病因做出诊断,但是面对焦虑的妈、无措的爸和烫手的娃,我们也不能不做任何处理。因此在诊疗初期,我们通常时根据发热分度(患儿体温)来进行对症处理。

1、当患儿体温处于37.3-38.5℃且患儿没有热厥的既往史和家族史,我们通常会在维持患儿水电解质的平和状态下,建议使用物理降温。可以采用温水外敷患儿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

物理降温时按热以冷降,冷以温降的原则,即高热伴四肢热、无寒战者,给予冷水浴、冰敷等降温;发热伴四肢冰冷、畏寒、寒战者,给予温水擦浴的同时揉搓患儿的四肢,至皮肤发红转温。

2、当体温超过38.5时,大部分孩子就会出现明显不适感,这时,我们就要根据患儿的年龄选择正确的退热药及计算正确的使用量。(1)2月<年龄<6月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2)年龄≥6月时,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均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退热效果相似,但是布洛芬较对乙酰氨基酚持续时间长,因此对于适龄的儿童来讲,还是更推荐使用布洛芬。且不建议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

3、对于年龄<2个月的患儿,因为其肝肾功能的发育不健全且不成熟,药物转化代谢排泄相对慢,药物蓄积易致肝肾损伤,甚至不可逆的组织结构变性坏死。WHO建议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物。这类宝宝退热主要采取物理降温,如解开衣被、调节室温至22-24℃,或以温水浴降温为主。

4、对于有热厥的既往史和家族史的患儿,我们要更积极降温,尤其是在发热24小时内。

5、对于无法口服药物者,可以选择拥有相同退热成分的栓剂。

6、感冒药和退烧药一般不建议同时使用,因为两者有相同的退热成分,可能会导致药量过大。

总之,退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发热所致不适,改善患儿的舒适度,而非单纯地恢复患儿正常体温。所以,如果患儿体温虽然达到39℃,但是精神很好,不影响活动,食欲也很好,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可以暂时不用退烧药,多喝水,继续观察。如果体温虽然还不及38℃,但是患儿精神不好,食欲不振,全身不适,那么这个温度也可以使用退烧药。

最后,降温不是目的,找到发热的原因才是根本。

参考资料:

[1]袁远宏.儿童发热知多少[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2,(10):26-27.

[2]王晶,任金妹,沈毅.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物“药”知道[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4,21(04):122.

[3]唐琳,侯宁.药师带您了解儿童发热[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3,20(12):123.

[4]科技部人体健康态评估规范研究及人体健康态信息评价规范研究课题组. 人体健康态监测与评估规范 [J] .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 16(12) :809-832. DOI:10.3760/cma.j.cn115624-20220929-00726.

[5]杜燕燕,晁爽.儿童退热药八问[J].大众健康,2023,(02):60.

[6]李颖.儿童发热退热贴有用吗?[J].中国质量万里行,2022,(12):94-95.

[7]曾琴,苏绍玉,王琪,等.儿科护士的儿童发热管理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广西医学,2022,44(21):2526-2531.

[8]白海静.儿童发热的药物治疗[J].健康向导,2020,26(05):10-11.

[9]王琪,苏绍玉,刘腊梅,等.儿童发热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和内容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1,36(14):28-31.

本文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学习更多临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