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用药--警惕耳毒性药物

更新时间:2025-04-03 18:29  浏览量:1

2025年3月3日迎来第2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健康聆听,无碍沟通”。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全球约有6亿人患有轻度听力损失,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者达2.5亿。在中国,听力障碍残疾人数居各类残疾之首,其中7岁以下聋幼儿高达80万。耳聋的常见原因包括耳毒性药物、遗传因素、感染、疾病、噪声污染以及意外事故等。近年来,儿童因药物致聋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了解耳毒性药物及其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耳毒性药物?

耳毒性药物是指对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造成损害的药物,可能导致眩晕、平衡失调、耳鸣和耳聋等症状。以下是常见的五类耳毒性药物及其潜在风险: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妥布霉素等。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耳聋,尤其是与利尿剂或顺铂等药物合用时风险更高。影响因素包括高血药浓度、给药间隔短、疗程多以及累积剂量大等。

2.抗肿瘤药物

如顺铂、卡铂等。顺铂的耳毒性发生率最高,而卡铂在婴儿或骨髓抑制患者中的风险显著增加。

3.解热镇痛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耳鸣和听力损伤,但停药后通常可以恢复。

4.抗疟药

如氯喹、奎宁,孕妇使用可能对胎儿听力造成不良影响。

5.袢利尿药

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耳毒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听力损害: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逐渐发展为全频程听力丧失,甚至全聋。

2.前庭受损:表现为眩晕、恶心、平衡失调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长期无法恢复。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预防药物性耳聋?

1.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使用耳毒性药物,不乱用、滥用。

2. 妥善储存药物:避免儿童误服误用。

3. 告知易感史:若儿童或家人为药物中毒易感人群,应及时告知医生。

4. 密切观察:使用耳毒性药物期间,关注儿童是否有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就医。

早期干预与治疗

一旦发现听力损害,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并尽早停药。对于孕妇、婴幼儿、肾病患者及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群,应慎用一切耳毒性药物。如果耳聋无法恢复,可考虑选配助听器或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预防药物性听力损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家长应提高警惕,科学用药,保护孩子的听力健康。愿每个孩子都能聆听世界美妙的声音,享受无碍沟通的生活。

如果您对孩子的听力健康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听力专家。科学用药,健康聆听,从你我做起!

医生简介:

孙素芬,医学硕士,耳鼻咽喉专业,住院医师

专业范围:儿童鼾症及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与保守治疗。儿童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中耳炎、喉炎的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疼、前庭神经炎等儿童眩晕疾病诊治,听力障碍及相关耳部疾病诊治。

学术兼职:

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耳科学及听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并在“我要爆料”板块

反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