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南国智库·观察|如何守护儿童青少年“视”界?专家:需家校社多方协同共育

更新时间:2025-04-03 18:18  浏览量:1

南海网记者 杜倬荷

“目视前方,肩膀放松,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向下,弯腰前屈……”近日,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活动海口站启动仪式在海口市灵山中学举行。医护人员携带电脑验光仪、视力表、脊柱侧弯测量尺等仪器为学生们进行了仔细的视力筛查和脊椎检测。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活动海口站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尤为突出,长时间伏案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等行为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重要因素。如何守护儿童青少年清晰“视”界,筑牢其视力健康“防护墙”?

现状:孩子视力问题频出 家长“招式百出”

“孩子在初二时查出视力有问题,我们都吓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一名家长周女士回忆道,当即便带着孩子前往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佩戴了眼镜。在周末,她会尽量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既能“养眼”,又能舒缓孩子的学习压力。

“有时孩子学习需要iPad来打卡,或者进行英语的启蒙听读都会用到电子设备,因此在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上,我们会加以监督,要求孩子周一到周四不能碰手机和iPad。”周女士表示,目前孩子的视力已得到有效控制,左右眼视力分别为4.7、4.8。

海口中学小学部一年级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学校基本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测试,加之女儿平常比较爱吃胡萝卜,具有一定的护眼功效。“上学期间是不允许她看电视、iPad和手机的,只能用手机上两节网课。周末允许看,但只要满一个小时就会要求她休息。”

“周一到周四,我们都不给孩子看电子产品,周五到周日可以每天看1个小时,上午半个小时,晚上半个小时。写作业时她容易离书本很近,我们还要不断提醒她调整坐姿。”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二年级家长王女士表示,饮食方面,每周至少有两天会给孩子搭配绿叶青菜和胡萝卜,目前孩子双眼视力均为5.0。

“孩子从小就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提醒过他很多次,但效果不佳,导致检测后发现已经近视300度,从小学就开始戴配眼镜了。”谈起自己的孩子,海口一名初中生家长林女士不禁感慨道,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非常重要。

定安一名小学家长闫女士表示,孩子目前的视力都保持在5.0以上。“孩子从小就不看手机,我们允许他周末可以看一部大电影,其他时间也不看电视。平板每天只学习15分钟英语,12岁之前不给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主要是为了从小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还发现,孩子的视力下降快,还有部分原因在于有的家长理念上仍存在“重治轻防”的误区,并未及早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

学校:体教互融 让学生尽享2小时户外时光

为进一步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去年,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南省疾病控制局转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

《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要鼓励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带领孩子参加以游戏为主的户外活动和适宜的体育运动,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小时。

近日,海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海南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指出,教育教学设备方面,要求课桌椅应为可升降式,能够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骨骼健康生长和视力保护,保证每生1桌1椅。

海南省教育厅印发《海南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为此,各校纷纷加紧落实相关政策。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每天上午,熟悉的眼保健操音乐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响起。

“我们每天都会监督学生完成两次眼保健操,并保障学生每天开展2小时户外活动。”该校中学部教务副主任王静介绍,该校已根据学生的身高对课桌椅进行了相应调整;每个学期,还会对学生视力进行筛查,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各班主任也会不定期就孩子的坐姿等可能会影响其视力的问题和家长沟通。

“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平时在班会上,各班老师也会为学生们科普防控视力的重要性。”海口寰岛中学校长张晓丽表示,下一步,学校计划邀请眼科专家进校科普,让护眼知识深入人心,助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作为本年度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活动启动的首站,海口市灵山中学将体教模式深入融合。海口市灵山中学党委书记刘少琼表示,未来,学校将开设“健康小卫士”社团,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优化课桌椅高度、照明条件等校园设施,营造更加健康的学习环境。

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则在去年便完成护眼灯安装任务,基本实现护眼灯全覆盖。

“户外运动是预防近视最好的‘处方’!”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体卫艺主任刘婉介绍,除了眼保健操和室内“课桌操”,学校体育老师和舞蹈老师还针对各年级学生和活动空间,自编了户外的韵律操、体能操和武术操。一天下来,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至少有2个小时。

沐浴在阳光下的学生们尽情运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有效缓解了视力疲劳,为眼睛“减负”。

学生们正在接受视力检测。记者 杜倬荷 摄

专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家校社需协同共育

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不断探索防控良策。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和积极影响。未来,将通过建设青少年运动健康中心平台等举措,为青少年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学生们正在接受视力检测。记者 杜倬荷 摄

“希望通过开展专项推广活动,积极宣传、强化体质健康和运动干预的方法,扩大‘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操’的普及工作。”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健康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梁辰说。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医疗卫生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海南省人民医院眼科验光门诊副主任医师韩联仪建议,校家社等多方协同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动合作,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她表示,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至关重要,家长可及时发现远视储备消耗过快、眼轴异常增长等问题。“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经常揉眼睛,看东西要眯眼才看清,视力下降等近视眼的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前来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她提醒,首次配镜前应该先去正规医疗机构对眼睛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是否患有眼科疾患等,在医生建议下进行散瞳验光,精准判断视力等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配镜。

“最主要还是在于孩子日常的爱眼护眼要到位。可以参照我们常用的‘三个20’机制,即用眼20分钟,远眺一下20英寸外也就是6米外的事物20秒。”韩联仪说,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坐姿,不要经常躺着看手机和电子产品,不要在移动车厢内或者光线暗的地方看书看电子屏幕。

医护人员教学生们做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操。主办方供图

家长是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守门人”,应树立近视防控意识,从小从早抓好预防。“要引导孩子合理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监督并纠正孩子的不良读写姿势。”韩联仪表示。

学校需提供科学的照明与合理的课间休息,保证学生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沐浴阳光防近视;开展视力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视力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问题。

以眼科医院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则应加强对于近视防控知识的宣传,并提供专业的眼健康服务,加强对近视防控工作的科技支撑。

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信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将有机会远离近视的困扰,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