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春播希望润童心——沿江街道儿童关爱之家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更新时间:2025-03-31 17:36  浏览量:2

春意盎然的3月,泥土的芬芳中涌动着成长的力量。3月29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沿江街道儿童关爱之家的近10名孩子走进大泗镇杨营村农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劳动实践。从清理菜苔、平整土地到播撒玉米种子,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身感受农耕的辛劳与乐趣,也在一垄垄新翻的田埂间埋下了属于他们的"成长印记"。

田间课堂:劳动中感知生命教育
上午9点,杨营村的一块农田里已是一片忙碌。孩子们戴上手套,手持小铲,分组跟随志愿者清除菜苔与杂草。"菜苔的茎秆更粗壮,要连根拔起才能腾出播种空间。"志愿者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起初有些束手束脚的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技巧,蹲在地里认真清理每一寸土地。11岁的乐乐抹着额头的汗珠说:"原来种地不仅要用力气,还要动脑筋!"
土地平整后,孩子们化身"小农夫",用小锹在松软的泥土中挖出均匀的小坑,再将玉米种子一粒粒放入。"种子埋多深?间距留多大?"面对疑问,志愿者徐大爷蹲下身,手把手教孩子们用拇指丈量深浅,"就像照顾小生命,每一步都要细心。"春日的阳光洒在孩子们专注的脸庞上,翻新的土地逐渐被整齐的玉米穴覆盖。

成长接力:从播种到丰收的责任传承
"今天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定期来照顾玉米苗。"活动负责人介绍,此次劳动教育设计了完整的农耕周期体验。孩子们将分组认领"责任田",定期参与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直至夏季收获。最终的玉米果实将由他们亲手采摘,带回家与亲人分享。
这种持续性参与让教育更具深度。12岁的小宇在日记本上画下玉米生长图:"我要记录它怎么从种子变成比我高的杆子。"志愿者团队还建立了成长档案,通过照片、文字记录孩子们在劳动中展现的耐心、协作等品质变化。围观的村民啧啧赞叹:"这片土地不仅长庄稼,更在培育孩子们的责任心。"

多方联动:构筑特殊儿童关爱新范式
作为沿江街道"护苗成长"计划的创新实践,本次活动整合了政府、村居、公益组织等多方资源。很多孩子第一次知道食物从何而来。"家长刘芳感慨,"劳动教育让他们懂得感恩,也建立起与土地的深刻联结。"
归途中,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着要如何照顾自己的"责任田"。一粒粒深埋土壤的玉米种子,终将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这场春天的播种,播下的不仅是盛夏的收获,更是生命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