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环保,安踏儿童的价值之战
更新时间:2025-03-31 12:26 浏览量:2
价值战打响,环保的战略意义提级
2025年开年以来,中国消费品市场的转折已经发生——当行业陷入内卷焦虑时,头部玩家已悄然开启价值升维之战。它不再局限于价格战与产品矩阵的争夺,而是转向更具穿透力的维度——用可持续价值,重塑品牌与用户、社会乃至自然的关系。
安踏儿童正是这场变革的领跑者之一。近期安踏集团加亚玛芬集团年收入首破千亿元的消息震动业界,而安踏儿童作为安踏集团旗下的专业儿童运动品牌,在去年12月25日宣布全年流水突破百亿。这不仅仅是规模和业绩的胜利,更是品牌对儿童运动服饰这一品类的可持续价值挖掘得足够深所带来的。
这一方面是指,安踏儿童致力于产品的健康价值,持续用运动科技守护儿童的身体成长。而在刚刚过去的“地球一小时”全球行动中,我们发现,安踏儿童已经延伸向“成长”的另一维度——用环保行动引导孩子塑造更完善的价值观。
3月22日,安踏儿童将500组亲子家庭带入环保实践之旅。孩子们在厦门环岛路椰风寨与奥运冠军们一起跑步,在地球环保工坊亲手创作地球生态圈模型……这些看似游戏化的活动,实则是这个中国儿童运动品牌领先构建的ESG教育场景。
安踏儿童作为“2025地球一小时”官方公益合作伙伴,已连续三年深度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中。安踏儿童品牌总裁万斌在活动现场也提到,要做更多环保教育,让环保理念和习惯成为孩子的日常,从中可以窥得安踏儿童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
安踏儿童品牌总裁 万斌
以环保为锚点,安踏儿童正在开启新一轮价值之战。它并非只为了一份漂亮的ESG报告,更重新定义着运动品牌的社会角色与商业边界。
从倡议到行动,环保成运动品类重要锚点
从整个运动行业来看,品牌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已经成为消费者较关心的议题。近年来,捡跑、浮潜清海等“运动+环保”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及;国际户外品牌如Patagonia还提出“开展业务是为了拯救地球”的理念,进一步引导着消费者关注环保问题。
运动和环保传递着同样的精神内核——长期主义,前者关乎个人的生命长度,后者则指向外部世界的可持续性。这样的价值观值得扩散到每个人心中,也应该传递给下一代的孩子们。更何况,几乎所有户外运动都依赖于自然提供的场景,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孩子们热爱的运动本身。
作为儿童运动领域的领军品牌,安踏儿童在此方面早已悄然领先。
产品方面,安踏儿童在环保材料上持续发力。安踏集团的“1+3+5”可持续战略蓝图中,就包括“可持续产品的比例提高到50%”“使用50%可持续原材料”的目标。
儿童运动行业的第一双可回收跑鞋,就是安踏儿童推出的“追风SEED”。它采用的是可循环使用的TPU材质,报废后可以整鞋回收,制成新鞋回到消费者脚下,每回收一双跑鞋,相当于少使用12个500ml的塑料瓶。与WWF联合推出的“晴雨甲”,则是由回收饮料瓶制成的再生聚酯纤维面料打造而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除了通过产品传达环保精神之外,安踏儿童也创造各种线下场域,让孩子们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如果说环保产品开发像是品牌的“独行”,那么这些活动,则是让环保成为品牌和消费者共同的“众行”。
近3年来,安踏儿童响应“地球一小时”号召,组织孩子们参与净山、净滩。与此同时,全国上千家安踏儿童终端门店熄灯1小时。从品牌、门店到消费者,都以力所能及的行动为地球献出1小时,形成强有力的共振。
安踏儿童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重要议题。2022年以来连续4年,安踏儿童都深度参与到“保护亚洲象”“守护江豚”“关爱大熊猫”等一系列活动中。小志愿者们来到濒危生物的栖息地,具身感受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向专家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在实地探索中埋下环保意识的种子。
自然有晴雨 保护亚洲象
守护江豚,体验巡护员日常
万斌表示,安踏儿童响应安踏集团与WWF的号召,已经带领数万名小朋友参与以上环保社群活动。安踏儿童还携手腾讯公益发起“一起走”活动,百万网友在线上为环保捐步打卡,为共同守护濒危物种捐出公益金,累计号召了上亿消费者加入环保活动中。
锚定环保的安踏儿童,在引导儿童践行环保行动方面已走在行业前列。这一方面为儿童运动行业作出了“运动+环保”的示范;另一方面也可能获得更多专业运动人群的认可,安踏儿童的专业基因进一步凸显。
如何让一次环保活动,真正影响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环保教育并不是将孩子们聚集起来,集中输出环保知识,就能让孩子们培育环保意识。这正是以往不少环保活动的通病——口号式倡导、合影式传播,看似仪式感满满,实则难以让参与者感知环保与生活的深层关联,更难以形成持续的行动力。
从理念的传递、到建立长期连结,这两个环节需要精准的场景来打通,让参与者乐于实践,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此次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安踏儿童就展示了:如何将环保教育融入具体生活场景,让每一次活动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种子时刻”。
从口号到认知,用ESG理念重塑环保教育在珠海横琴“地球一小时”主会场,安踏儿童以“自然向好之路”主题沙龙为支点,撬动更深层的环保认知。
万斌通过安踏集团及安踏儿童的一系列案例,向公众拆解碳中和产品研发、供应链绿色转型等企业实践。这就将抽象的环保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产业行动,让消费者直观地理解:“循环经济”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渗透在一双跑鞋、一件雨衣的日常选择。这样一来,环保教育也就跳脱道德说教,成为可触摸的价值认同。
“ESG的投入如同‘种树’,虽然需要长期坚持,但却能带来丰厚回报。”安踏儿童品牌市场总监王顺,用具象的比喻向消费者感受到安踏儿童在ESG上的决心。他提到,当下,行业在品牌推广上往往侧重于效率和投入产出比,而安踏儿童的实践证明,对ESG的长期投入会创造更大价值——“把树荫留给下一代”。
安踏儿童品牌市场总监 王顺
除了品牌的解读之外,孩子们仍然是这场沙龙的主角之一。现场,来自安踏儿童的小志愿者们手持塑料瓶改造而成的沙锤,上演了一场颇具创意的舞蹈表演。此刻,他们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环保理念倡议者。角色上的延伸,有利于让孩子们生发出更多对于行动和传播的责任感。
2025年地球一小时“绿”动节拍街舞表演
从旁观到参与:运动场景激活环保行动力厦门环岛路的“灵龙亲子跑”,将环保植入跑步这一日常场景,并通过精巧的环节设计,构建了更具感染力的实践场景。
通过1.5公里/3公里双赛道设计,让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奔跑中感受低碳出行的乐趣。这里是最美的环东浪漫线赛道之一,有着黄金海岸线以及最美的日落。孩子们见证着自然风光之美,感受一次在高质量的自然环境中运动的美好体验。
杨威、陈一冰、何冲、曲春雨等四大奥运体育明星为孩子们领跑,展示着榜样的力量。在奥运天团的鼓舞中,孩子们冲向了终点。每一位完赛的小跑者都获得了环保奖牌。长跑过程中的坚持,与环保行动所需要的决心不谋而合。就像陈一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体育与环保都需长期主义的韧性。
在成就感之中,孩子们感受到一次运动,也即一次低碳出行所带来的收获。丰富的正向体验,有助于让孩子们在日常中爱上运动,并在运动时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环境。
奥运冠军杨威、何冲领跑
从瞬间到日常:社群活动搭建长期联结传统的熄灯一小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当1小时结束,环保行动也止步于此。而安踏儿童提供了一种延续性行动方案——地球环保工坊。
这是安踏儿童与UCCA Kids合作打造的环保手工课。孩子们制作立体地球模型,将灵龙、白海豚等生态元素融入创作,打造出自己的地球生态圈。颇具亮点的是,该模型由可降解种子纸压制而成,孩子们带回家浇灌后即可见证植物生长。从动手创作,到亲手培育,再到长期观察,安踏儿童打破了一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环保理念从活动场景延伸至家庭日常。
安踏儿童还利用终端门店体系,让这一活动不局限于来到现场的孩子。安踏儿童会员可以在当天前往全国指定的百家门店,领取同款地球种子卡片,在家自己动手,参与这次环保行动。此外,安踏儿童的供应链也响应“地球一小时”的号召,通过熄灯为地球献出力所能及的1小时,超30家供应商参与,覆盖16城,触达2万人。
写在最后
细数完安踏儿童聚焦环保的各种行动,我发现,安踏儿童的突出之处在于:它打通了关于环保的“价值传递链”。
当行业仍在环保产品开发阶段停留,安踏儿童已经将环保行动嵌入产品研发、终端活动、乃至供应链改造的全链条当中。通过打磨线下场景,它突破了说教式的环保活动,在儿童心中栽种可持续理念。从生产线到价值观的全链路布局,环保不再是营销标签,而是品牌基因的自然延伸。
近几年来,ESG概念火爆,但各企业的ESG行动却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安踏儿童面向下一代,率先打通ESG“价值链”、让ESG成为持续且日常的一项业务,或许也将率先收获ESG的果实。
更长远的意义在于,任何以基业长青为目标的企业,都不能不考虑下一代。环保行动惠及的不仅是企业形象,更是下一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而安踏儿童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种子时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着手于环保行动,正是带领孩子们为自己建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内容作者:小小
编辑:郑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