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法眼观察|炒作网红儿童是股歪风

更新时间:2025-03-28 09:36  浏览量:4

据媒体报道,部分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个别未成年网红为“在线营业”长期请假,学业受影响。此外,部分未成年人家长以记录孩子日常生活为由,为孩子戴假睫毛、化浓妆出镜直播,甚至将孩子打造成“大胃王”引流变现(据3月27日《南方都市报》)。

稚嫩却艳丽的脸庞,矮小却超常的饭量……近年来,此类反差感十足的小孩总是能引起网络围观。不断上涨的点击量和用户投放的金币礼物等,让这种猎奇出圈的网红儿童成为新的流量变现密码。账号背后的家长们争相比较,为了流量比拼情节桥段,不断被异化的孩子们缺失童真的同时,其价值观、金钱观也在被“不断刷新”。“上学哪有上网好”“读书哪有当网红挣得多”……“流量经济”的“真相”扭曲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更不断挑战着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有的网红儿童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有的被迫身处于网络暴力和骚扰隐患丛生的舆论环境之中。

其实,梳理其背后的利益链条,不难发现,一个个爆火的小网红、短视频、直播背后,是MCN机构的无底线炒作,是家长的不当引导,是平台的漠视与放任。网红儿童乱象的出现,不仅折射出流量经济的野蛮生长,更反映出家长、学校、网络平台等多方在教育引导、审核把关上的严重缺失。我国《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等多部法规强调,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此外,中央网信办启动多次专项整治,明确要求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童年是孩子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理应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开拓视野,汲取知识养分充实自身,而不是过早地接受流量数据的洗礼,异化为人气、商业价值的傀儡。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这条路上,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应当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家长不仅应当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摒弃急功近利心理,更要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短视频、直播等娱乐内容。学校也应当做好教育引导,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于辍学不返的及时向教育部门报告。

平台方面,除了杜绝为未成年人注册账号外,还要加强监管审核,健全算法推荐机制和过滤机制,尤其是着重整顿“成年人账号孩子营业”“以晒娃之名实则故意炒作”等变相网红儿童乱象,杜绝打擦边球的低俗儿童内容,避免流量攀比助长歪风邪气。

孩子不应是流量狂欢里的数据和玩偶,更不是网红机构、家长、平台牟利的工具。只有切实提升家长、未成年人、平台等多方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共同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才能更好地帮助向阳之花健康成长。

作者:何慧敏 新闻来源: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