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找回“业余”

更新时间:2024-11-12 18:12  浏览量:5

“社区学校救了我。”

最近,在上海嘉定菊园新区的社区学校,一位年轻妈妈说出这一句话,让人略略有点吃惊。

等她慢慢道出她的经历,谁都多少与她有了同感。原来,她是一位“新上海人”,在上海的大企业工作,也在上海成了家,有了孩子。大企业效率高,工作十分忙碌。她在上海,一家三口,小夫妻自己带小孩,两边老人没法来上海帮助他们。工作忙、家里忙,慢慢地,她就有点吃不消了,身体垮了。身体不好,心里又急,心理上也越来越焦虑了。

她变得沉默寡言,最后只能暂时病休在家,一边调养,一边照顾家里。无意间,她知道社区里有这么一个“社区学校”,抱着试一试的心思,找了个机会去体验体验在社区学校“上学”是怎么一回事。一下子,她就被吸引住了。

她说,在社区学校,“找回了业余,找回了兴趣,找回了求知欲”。原来,人与人之间“能够这样的和颜悦色”。她马上又补充了一句:这不是说以前周围的人们都如狼似虎,其实大家都善良,都是好人。但是,找不回“业余、兴趣和求知欲”这三样东西,大家在交往交流上就难以深深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

嘉定的菊园新区,是上海的“学习型社区”。它的“市民365课堂”,在全国都有点名气:设定“5+2”“黑+白”的上课时段模式,设置丰富多样课程内容,创新“线上+线下”“点上+面上”“课上+课后”“规定+自选”教学方式,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学习型社区的理念是:“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社区学校,也可称之为“业余学校”。对于业余,有一句知名度很高的话,即“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业余”。在“工作伦理”盛行的时候,一般人们会把此话理解为:在业余时间里也要有工作奋斗的激情和努力,才能事业有成。但在社区学校里遇见的那位年轻妈妈,却有了新的认识,她体会到“业余”有业余的感觉和兴味,是人的生活多样色彩的一部分。

她在社区学校上了不少的“兴趣班”。她特别提到诗朗诵的课程,这里没有“嗓音条件”的限制,也没有“普通话咬字标准”的要求,投入其中的热情,就能让朗诵的声音添加光彩。她引了她在诗朗诵中学到的一句诗:一缕春风,带来了整个一季的春天。放在平时,念这样的话,不说是无用、傻气吧,那也找不到足够的情绪和心情,来鼓动起诗意里的灵气。

但在“业余”,这就不同,不需要与任何“有用的标准”来挂钩,喜欢,就做吧。座谈中,她把这句诗引了好几遍,终于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春天。社区学校的校长在一旁说,她整个像换了一个人。确实,人既要有工作时间,也要有业余时间;既要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也要有“不是任务的任务”。

在社区学校,好像人人都找回了自己的兴趣。有一位69岁的老孙,与爱人一起报名参加唱歌班,每次上课互相搀扶着一起来,下课一起拉着手回家,越唱越爱唱,老夫妻俩有了共同爱好和兴趣,共同的话题更多了,彼此的感情也更好了。不少学员都说,其实,大家年轻时谁没有“唱几嗓子”的兴趣,兴致好的时候,边做事边哼个熟悉的调子,多有劲儿。只是,工作忙了,心思重了,顾虑得失多了,把本来有的各种各样的兴趣都磨损了、减淡了,即使偶尔想到了,也不敢拾起来。

学员们发现,一旦找回了兴趣,这个兴趣就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不会有意钻个小道、抄个近路、走个捷径,而是会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体会是,只要是属于自己的兴趣,就不会在“轻而易举的轻松愉快”中去寻求,而是要在自找的难度和门槛上,“自讨苦吃”地去体会、去满足。这或者才是真正的“内卷”,只以自己内在的感觉和尺度来提供自发的动力,不糊弄、不求省力、不贪方便、不耍滑头、不靠小聪明,遇到小难题、小难关,一时过不去、搞不定,也烦,也丧气,也想干脆不弄了,但是没过多久,自会“手痒”,又把那个兴趣找回来,兴致勃勃地摆弄起来了。相比于这样的“内卷”,我们如今一般所谓的“内卷”,则不过是“外卷”,全由外在的“杠杆”让自己的“螺丝”不断地在拧紧。

在一个烹饪兴趣班里,有一位学员描述了那种属于自己的“内卷”或称“自卷”的状态:她一直觉得能够自己烧成一桌好菜,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和享受。她决定从易到难,在班里先从主攻糕点和包子等的制作起步。没想到,这个起步点并没有她想象的那样简单,调味、成形等等关键步骤好不容易初步掌握之后,一个久攻难克的堵点难点,却一次次让她败退,那就是糕点和包子的完全发酵松软、没有“硬结”。有时候,差不多成功了,却始终差一口气。她为此叹气,觉得过不了关,干脆放弃吧。但没过多久,兴致又来了,又想尝试了。这个过程里,除了周边、身边的“同学”、亲人满怀期待地试吃了一些,礼貌地点点头、说一声“蛮好了,反正可以吃了已经了不起”的话之外,其他的差口气的“作品”只能由她自己的肚子慢慢“消化”了。最后,她终于琢磨出了攻克难点的好办法,做出的糕点包子让人由衷地道一声:“专业,比店里卖的还好吃。”

兴趣,让人找回了久违的求知欲。一些学员说,对于求知欲的真实感觉,已经有点陌生了。其实,与肚子饿了想吃东西的食欲一样,求知欲、好奇心,也会让人觉得“饿”,看到新鲜的东西、听到好玩的话、想到新奇的念头,都会让求知欲活动起来,有“再看看、再听听、再想想”的“饥饿感”。在一个“八段锦”的训练班里,有学员不仅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做好“八段锦”的八段健身动作,体会这些动作外在内在的要领,而且还进一步思考:这一套健身操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代代相传,其中一定有深刻的内涵。由这一点求知欲,他做起了有心人,了解“八段锦”的历史传承,南八段、北八段,文八段、武八段的异同。如今,他有了一个自己思考出来的观点:八段锦之所以传得久、这么受欢迎,可能就是因为它的适度和适中。一套动作做下来,既不是累得喘不过气,又不是轻轻松松“做了好像没做一样”,总之是“正正好好”,这与中国儒道“中庸”“自然”之理,或有相通之处。

找回求知欲,最大的好处是知人论世都更加真实、切己了。沪郊古镇南翔,历史上被称作“银南翔”,如今自称“小美南翔”。小而精美、小而恬美、小而韵美。“小美南翔”最新推出“小美夜课”:舞蹈、书画、手碟、魔术、彩妆,“小众而时尚”,让年轻人工作之余,“小小地美一美”。

这个“小众而时尚”,让人有点儿回味,它比“大众而时髦”更有真实的感觉。人性总一方面需要与旁人合拍,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另一方面又应该多少与别人有点不一样,这样才能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具备真实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如果一味“大众而时髦”,网红打卡,人山人海,你好我好大家好,好在哪里不知道,那么好东西固然好,“叫好”叫得过度,让人感到“不至于这么好”。小众而时尚,既有一定的“同伴效应”,又能有自己的喜好和风格;既有“大家的好”,又有“自己的好”,真好!

【南风之薰】是李荣在笔会的专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