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关爱】东城区“童空间・童趣共融”成长营圆满落幕,多元服务织就儿童成长“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8-08 18:57:24 浏览量:2
日前,由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主办、北京市众禾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承办的“童空间・童趣共融”暑期成长营在东城区永外街道圆满落幕。本次成长营精准聚焦辖区困境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成长需求,通过12场主题鲜明、形式多元的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融合学习、创造、社交与心灵成长的温暖空间,有效织密了社区儿童关爱支持网络。
多维赋能,点亮成长之路
成长营立足儿童全面发展核心需求,创新融合社区资源与专业力量,精心设计了涵盖安全自护、科学探索、心理赋能、视野拓展等多维度的活动体系:
1
筑牢安全防线:活动巧妙结合知识传授与动手实践。孩子们在“防溺水课堂”后亲手绘制安全宣言团扇,在剖析诈骗案例后创作防诈涂鸦帆布包,在掌握消防逃生要点后协力拼装消防车模型。这种“知行合一”的方式,将安全意识深植童心,转化为守护生命的日常习惯。
激发创造潜能:“磁悬浮列车手工制作”、“创意笔筒DIY”、“微景观生态瓶搭建”等沉浸式体验环节,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奥秘的好奇心,释放了艺术创造力。在动手协作中,环保理念与团队精神悄然生根发芽。
2
3
培育心灵韧性:心理赋能环节独具匠心。“星星口袋”引导孩子们梳理自身优点并制作星星灯,照亮自我价值认知;“不倒翁手工”则寓教于乐,传递积极抗挫的信念。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的情绪管理与亲子关系指导,更为孩子们构筑强大心理韧性提供了专业支撑。
拓宽人生视野:“励志故事分享”传递榜样力量,“职业启蒙互动”打开未来想象之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认知,更促进了同伴间的积极社交,增强了其对社区大家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4
成效显著,成长看得见
系列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切实可见的成长印记:
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孩子们能清晰复述防溺水“远离陌生水域”、消防“弯腰捂鼻”等关键要点,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升。
探索热情被点燃:磁悬浮列车等科学制作活动,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
协作与创造齐飞:从个性化笔筒的交换分享,到微景观生态瓶的集体构思,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践中同步发展。
内心力量在生长:通过“星星灯点亮”感悟自身价值,在“不倒翁”制作中体会坚韧,孩子们面对困难时的抗挫力与情绪调节能力得到增强。
隔阂消融归属增:尤为可贵的是,困境儿童与流动儿童在共同参与、协作互动中打破了无形的壁垒,拓展了社交圈层,对社区的融入感和归属感持续深化。
模式可鉴,织网有方
本次成长营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儿童关爱服务模式:
资源高效整合:核心在于联动社区资源,集结社工、志愿者、心理咨询师、行业专家等多元力量,形成“政府搭台、专业赋能”的协同效应。
沉浸体验设计:活动摒弃枯燥说教,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巧妙融入手工制作、情景模拟、互动分享等沉浸式环节,实现“做中学、玩中悟”,极大提升了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转化率。
动态优化闭环:建立“观察-反馈-调整”的动态机制。活动中密切跟踪儿童反应,活动后及时收集家长与儿童反馈,据此优化后续内容与形式,确保服务精准匹配需求。
童心回响,暖意流淌
孩子们真挚的反馈,是对成长营价值最动人的诠释。成功制作出磁悬浮列车的小雨(化名)兴奋地说:“原来科学这么有趣!”许多孩子用纯真的方式表达喜爱: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作,一封封字迹稚嫩却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被送到社工手中。这些纯粹的心意,如暖阳般照亮了社工的心田,也让守护与陪伴的意义愈发厚重。
未来可期,深耕关爱
东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童空间・童趣共融”等品牌项目,不断探索创新儿童服务模式,为困境儿童及流动儿童提供更全面、专业、温暖的支持。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共同织密、织牢儿童健康成长“防护网”,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北京市众禾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也表示,将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以本次成长营为起点,深入总结经验,持续优化“童空间”服务品质,致力于让更多孩子在社区大家庭中感受温暖、获得成长、实现深度融入。
东城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