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苏联时代收入《世界儿童文学图书馆》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

发布时间:2025-08-07 22:14:47  浏览量:3

苏联时代,相当注重文学经典的出版。

1976–1987年,苏联历史最悠久的“儿童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系列经典图书《世界儿童文学图书馆》丛书。

《世界儿童文学图书馆》丛书中的部分图书

这套丛书共分50卷58册,其中前30卷为俄罗斯及苏联作家作品,后20卷为外国文学。其中第22卷含4册,第29卷含3册,第30卷含4册,全系列名义上为50卷,实际出版58册。

这也应该是苏联解体前出版的最为大型的经典文学丛书了。

《世界儿童文学图书馆》丛书

这一套丛书封面有着统一的设计,我们熟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被收入了丛书,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丛书中的由戈丁绘制插图的《夏伯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合集,可参阅:“虎狼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可以借此一窥苏联末世时尚”。

在这一套丛书里,也收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不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与其它的反映二战题材的小说作品并成一册,这本合集收录的小说有:《热的雪》《伊凡》《方尖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这一套丛书,每一册,都有一位画家绘制插图。在“《热的雪》《伊凡》《方尖碑》《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合集里,也由同一位画家绘制了风格相同的插图。

下面,我们逐一来看一下,这位画家绘制的插图,其中表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有一幅黑白线描插图,两幅彩色插图。

下面是《热的雪》的插图:

下面是《伊凡》的插图:

下面是《方尖碑》插图:

下面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

能够受邀“儿童文学”出版社,为其品牌丛书绘制插图,这样的画家必定是当时苏联画界的头部画家。

收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合集插图画家,正是这样的一位在苏联时代享有声誉的著名美术家,直到今天,他的插图作品,还在俄罗斯不断重印。

如2024年,这位画家绘制插图的雷巴科夫小说《短剑、青铜鸟、枪声》再次出版,插图对人物的灵动的再现,在今天的这个时代毫无违和感。

2024版《短剑、青铜鸟、枪声》

这套插图,最早的版本面世时间是在1981年。

1981版《短剑》

这位画家,从版权页上,可以看到其俄文名字是:Арнольда Тамбовкина,全名为:Арнольд Георгиевич Тамбовкин,译成中文名为:阿诺德·格奥尔基耶维奇·坦博夫金。

坦博夫金生于1933 年,逝于1998年,享年65岁。

坦博夫金

其生平履历译介如下:

坦博夫金生于奥伦堡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格奥尔基·瓦西里耶维奇·坦博夫金是空军飞行员,母亲卡皮托利娜·伊万诺夫娜·坦博夫金娜在州立方志博物馆担任管理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家曾暂居“契卡洛夫市”——这是奥伦堡当时的称谓。1947年,阿尔诺尔德·坦博夫金迁居莫斯科,考入“莫斯科中等美术学校”。

1953年自美校毕业后,他进入“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习。完成学业后,坦博夫金并未进行毕业答辩,而是立即申请了“莫斯科印刷学院”函授部,并于1965年取得学位。

1967年起,这位艺术家开始参与图书艺术展览。其职业生涯主要与“儿童文学”出版社合作,为超过两百部青少年读物创作插图。作为苏联著名插画家,他是俄罗斯美术家协会成员。

艺术家与同为插画家的妻子涅莉·雅科夫列夫娜·坦博夫金娜(原姓列夫舒诺娃)相识于莫斯科美校,后双双就读于莫斯科印刷学院。

2023年,画家的家乡奥伦堡曾举办展览,纪念这位苏联时代的画作等身、别具一格的插图画家。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坦博夫金就为《世界儿童文学图书馆》丛书中的《革命前俄罗斯人民古典作家的小说和故事》绘制插图,估计也是因为这本书的合作成功,才有了1986年画家为二战题材的小说合集绘制插图。下面,我们欣赏一下画家为《革命前俄罗斯人民古典作家的小说和故事》绘制的插图:

下面,我们看一看这位画家的其它作品:

1960年,为《根卡·皮若夫是布拉茨克的第一位居民》配图:

1960年,为《红色马车》配图:

1970年,为《最后的战争》配图:

1981年,为《天堂是你的,也是我的》配图:

1985年,为《最后的烟花》配图:

1987年,为《流星。在莫斯科附近被杀。萨沙。120号自行火炮》配图:

从坦博夫金绘制的这一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来看,我们可以看出画家有这样的特点:

画家的早期作品,以写实为主,画家的线条勾勒十分酣畅淋漓,寥寥数笔,通过简约的线条,便把人物与背景栩栩如生地复现出来。

到了后期,画家对笔下的图影加入了变形的调整,这也是一般画家后期都会选择的风格转变,因为成熟的画家,会对青年时代纤毫毕现的写实风格作出某种抓住要害的提炼与概括,从而使画风逐渐渗入了变形、抽象、装帧的运笔特征。

在1986年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这种非常明显的特点,色块已经由画家作了合并式的处理,从而产生一种雕塑式的形象外示,反映出画家,已经不再热衷于现实的忠实再现,而是力求抓住小说的灵魂,进行带着画家意念的引领与阐述,这就是画家晚年笔法的一种共性选择。

1986年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虽然只有三幅,但是,结合这位画家在苏联时代如雷贯耳的声誉,加之画家精选了三个代表性的场景,进行了灵魂化的演绎,使得这版插图,还是带给我们足够的视觉惊奇。

这也是我们介绍的第十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