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17岁孩子养育成本平均53.8万,育儿补贴能否催出高生育率?国家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惠及1200万大班儿童
发布时间:2025-08-07 21:47:24 浏览量:2
8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指出,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覆盖全国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惠及约1200万人,显著减轻家庭教育负担。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郭婷婷表示,保育教育费在家庭学前教育支出中占比高,免除后将有效降低家庭经济压力。仅今年秋季学期,全国财政预计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约200亿元。
据介绍,政策以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为基准,对民办幼儿园参照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费用。例如,某民办园收费标准为每月800元,当地公办园为500元,政策实施后,民办园大班儿童仅需支付差额300元。
郭婷婷强调,政策综合考虑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大班开始实施,确保可持续性。未来将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惠及更多儿童。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迈向普及普惠的重要一步,为家庭减负的同时,促进教育公平。
为保障政策落地,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承担主要部分,并对中西部地区予以倾斜。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表示,中央财政已安排相关资金,将于近日下达。各地将统筹中央补助和自有财力,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根据官方7月28日发布的育儿补贴方案,今年1月1日后出生的每个孩童,每年补贴3600元,直至年满三周岁。按当前标准计算,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最多可领取1万零800元、2万1600元、3万2400元育儿补贴。中央财政为此设立专项资金,今年安排预算900亿元,预计受益家庭达2000多万;未来中央每年投入预计在千亿元规模。
据《华西都市报》8月5日报道,四川省医保局印发通知,从9月1日起,符合生育津贴申领条件的参保职工,由职工或其委托人申请,医保经办机构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至职工本人。
生育津贴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休产假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是对工资收入的替代。生育津贴的计发标准为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目前,四川省灵活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期间的人员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支付给个人,单位职工生育津贴由医保经办机构支付给用人单位。
在全国育儿补贴政策出台前,中国多地已开启育儿补贴尝试。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年向二胎家庭发放每月500元育儿补贴金后,浙江、湖南、吉林、安徽等多个省份随后跟进,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携程集团执行董事长、中国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上周发文指出,与高昂的育儿成本相比,这次官方的育儿补贴金额还是太低;另外,未把四孩以上纳入补贴范围,也是一个缺憾。
根据中国智库育娲人口发布的报告,中国家庭0至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三年育儿补贴总金额只相当于上述成本的2%。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尽管3600元金额有限,但却是国家政策转变的积极信号。过去生育负担全部由家庭承担,但现在政府也参与其中,“从家事变成国事”。
至于育儿补贴能对生育发挥多大作用,陆杰华认为目前很难说,重要的是未来要加强动态监测和评估,看政策对哪些人群有用、对哪些人群起不到效果,再针对性地作出调整。
陆杰华也指出,提高生育率不能简单靠津贴,而是要依赖一系列的综合政策,如普惠性的托幼服务、延长产假、配偶产假等。另外,在职场女性占比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解决职场性别歧视问题,让母亲不因为生孩子影响职业晋升,也是提高生育率的重要一环。
对于目前的生育主体“90后”“00后”来说,就业也是影响生育最直接的因素。陆杰华说:“这几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就业市场不太稳定……工作都不稳定,怎么能生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