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迪士尼动画的命运,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5-10-31 09:37:00  浏览量:2

作者 | 晨曦

编辑| 陈秋

另镜 ( ID:DMS-012 )

2019 年底,迪士尼 CEO 罗伯特 · 艾格出版了他的回忆录《一生的旅程》。短短几个月后,应着艾格辞职的消息,传记中文版在中国大陆上市。

国内出版社在翻译上耍了个小心机,把书名翻译为《一生的旅程:迪士尼 CEO 自述批量打造超级 IP 的经营哲学》(直译应该为《一生的旅程:在华特迪士尼公司做了 15 年 CEO 学到的教训》)。

虽然不是准确的翻译,却精准踩中了当时中国商业界最热的话题—— IP。彼时,泡泡玛特正在冲刺上市,《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没系列等现象级作品的衍生品销售率次突破市场预期。

王宁曾多次提到迪士尼是泡泡玛特的学习对象。在泡泡玛特市值突破 2500 亿元之际,我们在此回顾迪士尼的生意。

基本盘:三大板块

在商业模型上彼此协同

迪士尼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大板块:娱乐(Entertainment)、体育(Sports)和体验(Experiences)。2024 财年,迪士尼三大板块营收分别为:娱乐 411.86 亿美元(占比 44%)、体育 176.19 亿美元(19.6%)、体验 341.51 亿美元(38%)。娱乐与体验几乎分庭抗礼,体育板块规模相对较小。

娱乐板块包括电视网络、流媒体服务(Disney+、Hulu、ESPN+)、影视内容发行与授权等,是迪士尼最大的收入来源,涵盖了内容制作、发行及流媒体订阅等多项业务。

体育板块国内读者相对陌生,以 ESPN 品牌为核心,涵盖体育赛事转播、体育内容制作与发行、体育流媒体服务等,收入主要来自订阅费、广告费和联营费用。

体验板块包括迪士尼主题公园、度假村、游轮、零售及食品饮料销售、商品授权等。目前,迪士尼在全球三大洲共有 6 大度假区 12 座主题公园,超过 50 家度假酒店和俱乐部以及 6 艘游轮。

这三大板块在商业模型上彼此协同——

迪士尼首先通过内容获取观众注意力,赚取第一轮收入(如订阅费、广告、票房与授权);

随后将 IP 延展到线下场景,通过主题公园、游轮等实现第二轮变现;

最终再通过品牌授权将 IP 进一步 " 放大 ",形成第三轮收入。

可以说,迪士尼的每一笔收入,几乎都能归因于其 IP 资产的价值变现能力。也正因如此,IP 的生命力与吸引力成为迪士尼整个商业体系赖以生存的根基,而这也是它始终无法回避的焦虑源头。

回顾 2005 年艾格初次上任之际,正是迪士尼 IP 创作陷入瓶颈的阶段。此前十年,迪士尼原创动画如《钟楼怪人》《花木兰》《星际宝贝》等虽有佳作,却未能持续打动大众市场,其影响力明显不如皮克斯出品的《玩具总动员》《怪兽电力公司》《海底总动员》等作品。这促使艾格推动并购皮克斯,重塑内容战略。

而在他短暂离任的几年间,由他带领收购的漫威宇宙也逐渐出现 " 创作疲劳 ",陷入套路化、流水线式的叙事模式。2023 年上映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惊奇队长 2》等影片均未达到票房与口碑预期,再次引发外界对迪士尼内容能力下滑的质疑。

内容端的动荡,直接传导至迪士尼的全球业务表现。在 IP 驱动的商业模型中,任何一次内容失利,都会对业务造成连锁反应。

IP 作为核心战略

2005 年,罗伯特 · 艾格成为华特迪士尼公司第六任首席执行官。彼时,迪士尼面临品牌影响力下滑、内容口碑疲软的困局——从 1995 年至 2005 年,公司鲜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每年甚至出现数百万美元的亏损。

在这样的低谷期接手公司,艾格确立了三大战略方向:

一、聚焦打造高质量的品牌内容。

艾格认为,迪士尼必须在内容泛滥的时代中,成为引导消费者行为的品牌,而不仅是内容的生产者。正因如此,他主导了对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的收购,强化了迪士尼的 IP 资产组合,极大提升了内容的稀缺性与长尾价值。2005 年,面对董事会的质疑,艾格一语定调:" 迪士尼动画的命运,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命运。"

二、全面拥抱技术变革,优化内容分发。

艾格强调要最大限度上拥抱科技,革新制作和分发方式,保证消费者以更加易操作、可移动和数字化的方式来消费迪士尼的内容。这个战略导致了迪士尼在流媒体端的一系列举措,成为流媒体转型最成功的美国电视网络。

三、推动全球化内容战略。

尽管当时迪士尼已具备海外业务,但各业务板块相互割裂、管理松散。艾格着手整合资源,在更多市场推出本地化内容,形成统一协同的全球战略布局。

这三大战略为迪士尼此后十数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但当 IP 日益增多," 怎么管 " 逐渐成为比 " 怎么造 " 更棘手的问题。

2022 年艾格回归后,开始调整其 IP 投资策略。在 2024 财年的财报会上,他反思此前的流媒体战略:" 我们投入太多。" 未来,迪士尼将减少内容数量,而是聚焦于少数高潜力 IP,如漫威与皮克斯,提升单位内容的利润率和品牌生命周期。艾格强调:" 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把顶级 IP 转化为顶级体验,从而实现显著增长。"

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多个层面。近年的公开谈话中,艾格越来越强调 IP 的意义—— " 迪士尼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能够将顶级 IP 转化为顶级体验,从而实现显著增长 "。2025Q2 的财报会上,艾格强调迪士尼 " 将顶级 IP 转化为顶级内容和体验的独特能力 ",并指出未来主题公园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 IP。

全球化方面,迪士尼宣布与 Maraud 集团合作在阿布扎比建设新主题公园,拓展中东市场,覆盖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强化全球布局。同时,香港迪士尼启动漫威和皮克斯主题区扩建项目,提升本地市场体验。

授权业务上,迪士尼自 2023 年起在大中华区试行 " 本地出海 " 策略:借助其全球资源,协助本土授权合作商拓展海外市场。例如,一家本土零售企业在取得迪士尼授权后,成功借此打通国际渠道,开启全球化销售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崛起的中国 IP 公司也与迪士尼等内容巨头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泡泡玛特的门店中,常见 " 史迪仔 "" 泰迪熊 " 等外部 IP 陈列位于显眼位置。在出海过程中,泡泡玛特、卡游等 "IP 新秀 " 也通过与迪士尼、孩之宝等巨头 IP 合作,加速打开国际用户市场。

国内财经媒体曾有一种说法—— " 名创优品和泡泡玛特迟早会有一战。" 但倘若将这个逻辑延伸至迪士尼与中国 IP 品牌的关系,则显得不合逻辑。内容与快消的竞争路径并不相同。

一个人可以同时喜爱哈利波特、史迪仔、村上隆和拉布布,并购买相应衍生品。消费者的 "IP 时间 " 并非零和博弈,反而呈现出愈加多元的消费心智。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 IP 公司的崛起,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也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和庞大。而作为一个百年品牌,迪士尼依然是值得被研究和学习的对象。

艾格 2005 年的洞察仍未过时:

" 我们需要将绝大多数的时间和资本投入在打造高质量品牌内容上。在一个被创造和传播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多的时代,我们需要把赌注押在‘质量会变得越发重要’这个趋势上。单纯创造大量内容是不够的,甚至单纯创造大量优质内容也是不够的。随着选择空间的爆发式增长,消费者需要具备对于分配时间和金钱的决断力。而作为引导消费者行为的利器,伟大的品牌将会变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