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降温、呼吸道感染高发,中医教您提高儿童免疫力!
发布时间:2025-10-28 08:45:57 浏览量:1
明明才刚过霜降
感觉已经全面“入冬”
一到这个季节
有些家长朋友就开始犯愁了:
孩子免疫力低
容易感冒发烧咳嗽
中医认为,
当“正气”强盛后,
邪气才不容易攻击身体,
因此可以通过“扶助正气、调和气血”
来增强儿童免疫力
免疫力与脏腑的关系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在儿童免疫力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脾胃负责运化水谷精微,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如果脾胃功能健全,气血生化有源,孩子就能获得充足的能量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免疫系统的发育。小儿脾胃娇嫩,易受饮食等因素影响,一旦脾胃受损,就会影响正气的生成,导致免疫力下降。
肺主皮毛:肺与外界相通,具有防御外邪的功能。肺气充足,皮毛腠理致密,外邪就难以侵入。儿童肺气相对较弱,容易受到风寒、风热等外邪的侵袭。而且肺与脾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关联,脾虚易生痰,上贮于肺,也会影响肺的功能,进而影响免疫力。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肾精充足,则孩子的生长发育正常,免疫力也较强。在儿童时期,肾气逐渐充盛,对孩子整体的体质和免疫力有着深远影响。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导致肾气亏虚,孩子的免疫力就会受到影响。
提升孩子免疫力的中医妙招
饮食调护:
多吃“润肺健脾食”:银耳(煮羹)、百合(熬粥)、萝卜(煮水或炖肉)可润肺;南瓜、栗子、桂圆(少量,防上火)能温补脾胃,适合秋冬食用。
避开“伤正食物”:少吃寒凉水果(如西瓜、梨)、生冷凉菜,避免过度进补(如大量羊肉、人参),以免孩子脾胃不耐受生内热。
中药调理
气虚体质:孩子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容易出汗等。可选用玉屏风散等方剂,其中黄芪能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祛风解表,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脾虚体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的孩子,可使用参苓白术散等健脾益气的方剂,帮助改善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阴虚体质:若孩子形体消瘦、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可选用沙参麦冬汤等滋阴清热的方剂,滋养阴液,调整体质,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小儿推拿
捏脊:让孩子趴在床上,露出背部,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起脊柱两侧的皮肤(从尾椎骨开始,沿脊柱向上到颈椎),慢慢往上推,每天10-15次。能调理脾胃、增强体质,对反复感冒的孩子特别有效。
按揉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膝盖下方3寸(约孩子4指宽)的位置。用拇指轻轻按揉,每天1-2次,每次5分钟。这是“健脾第一穴”,能帮孩子吸收营养,提高免疫力。
搓涌泉穴:在孩子足底,足心前1/3处(踮脚时凹陷的地方)。用手掌搓揉至发热,每天10分钟。能“引火下行”,预防孩子因“上火”而感冒、喉咙痛。
推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孩子2指宽)。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揉,或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3-5厘米,灸5分钟)。能补肺益气,预防呼吸道感染(如咳嗽、肺炎)。
中药穴位贴敷
“温阳贴”能温肾助阳、益气固表、驱寒除湿、疏通经络,调和脏腑,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特定的穴位,鼓舞正气、调和气血,有效提高儿童的抵抗力,预防、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
生活起居调节
充足睡眠:儿童时期,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成熟;中医认为,睡眠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夜晚是阴气最盛的时候,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孩子养阴护阳,增强体质。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适度运动: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同时还能帮助孩子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但要注意,运动不宜过量,以免耗伤阳气。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中医传统功法:如八段锦、五禽戏等,动作柔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理气血。
情志呵护:孩子的情志状态也会影响免疫力。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中。例如,当孩子面临考试压力等情况时,家长要及时疏导,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