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开辟行业叙事新路径——2025行业媒体短视频大赛最佳动画作品解读

发布时间:2025-10-26 02:01:17  浏览量:1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开辟行业叙事新路径

——2025行业媒体短视频大赛最佳动画作品解读

在信息碎片化与传播可视化深度融合的当下,动画正从娱乐领域跨界延伸,成为行业新闻传播的“增效引擎”。行业媒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度融合行业价值与大众传播需求,在专业性与趣味性间找到平衡,为行业新闻叙事开辟出兼具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全新路径。

此次大赛最佳动画作品初选入围62件,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共7件,提名奖6件。这些作品以艺术化的视觉呈现、虚拟化的场景构建、趣味化的叙事手法,将行业“硬核”信息转化为大众易接受、愿传播的内容。相较于往年作品,今年的参赛作品在技术应用上实现明显突破,SVG交互技术、AI生成工具等新技术的融入,在可视化元素生成、动态交互氛围营造、沉浸式场景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幅提升了内容感染力。

一、主题表达: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共情”

优秀的动画作品,首先要解决“如何讲好故事”的核心问题。行业媒体动画作品始终坚持“以动画为表、以行业为核、以大众为靶”的创作理念,在传递行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实现“短平快”的传播效果。

最佳动画单元的获奖作品,既紧扣国家战略、行业发展、红色历史等宏大主题,又善于从个体视角、具体场景切入,让“大主题”通过“小故事”落地,让行业叙事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在宏大主题的诠释上,获奖作品准捕捉行业发展中的关键节点与重大成就,用动画语言勾勒行业发展脉络。

人民铁道微信公众号作品《神奇的一条线!点击有惊喜》,以“一条线”贯穿全篇,借助交互式设计激发受众主动参与感。这条线串联起一天内铁路行业24个有代表性的岗位场景,有清晨点亮的信号灯、有翻山越岭的复兴号列车、有不停闪动数据的调度台……作品融合手绘动画与实景照片,创意设计与铁路行业属性实现高度契合。

《神奇的一条线!点击有惊喜》

中国石油报微信视频号作品《绣针被 AI 唤醒!看采油机随丝线起落,炼化塔随针脚生长!》,以“刺绣”这一传统元素为创意载体,将采油机、炼化塔等工业设备转化为绣品上的图案。“AI唤醒绣针”的设定不仅凸显科技感,更隐喻传统工艺与现代工业的深度融合,让石油工业的“硬核”成就变得温润且富有诗意。

而在微观视角的挖掘上,获奖作品始终从“人”的情感需求出发,用小故事传递行业温度,让行业形象更鲜活、更贴近大众。

中国警察网快手号的作品《爸爸,你的影子我没有跟丢》,以“追影子”为核心意象,通过孩子的视角展开叙事:从幼时记忆里爸爸的陪伴身影,到多年后自己成为警察,与父亲的身影跨越时空并肩而立,让受众在情感共鸣中读懂公安工作的奉献与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作品《我的高考志愿》,以高中生填报志愿为切入点,通过动画还原法院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场景,解答“法院工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等问题,将法治宣传融入青春成长叙事,有效传递了法治精神。

获奖作品这种“宏大与微观结合”的主题表达策略,将宏观主题分解为具象的微观场景,既保留了行业新闻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又通过情感化叙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为行业新闻注入了独特的人文温度与高阶传播品质。

二、内容呈现:从“抽象解读”到“具象感知”

每一个行业都有很多只有“自己人”才懂的“密电码”。这些专业术语、复杂数据和抽象概念,往往成为大众理解行业新闻的“壁垒”。而动画作品恰好能以“具象化”的独特语言,将抽象难懂的行业内容,转化为直观可感的视觉符号。

获奖作品在专业信息的有效传递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借助神话故事解读科学概念,有的用拟人化场景解释专业术语,有的用动画拆解枯燥的数据,让原本“有距离感”的行业信息变得生动有趣。

中国石化微信视频号作品《山海经:CCUS净碳行动》,聚焦“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这一专业技术,以《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为载体,将复杂的技术流程转化为“神话人物合作治理碳污染”的故事。作品既还原了《山海经》的上古神话韵味,又通过科技感的视觉元素凸显行业的“硬核属性”,让受众在观看神话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CCUS技术的核心逻辑。

《山海经:CCUS净碳行动》

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作品《天气雷达的“超超超超长奋斗史”|手绘气象史⑤》,采用手绘分镜与动态插画结合的形式,用旋转线条模拟雷达扫描轨迹,用动态数据流展现技术突破点,画面的复古黄色调,既贴合“奋斗史”的怀旧氛围,又让硬核的科技发展史兼具趣味性与记忆点。

《天气雷达的“超超超超长奋斗史”|手绘气象史⑤》

中国医药报视频号发布的作品《眼前总有“虫子”飞?可能是飞蚊症!》,则聚焦大众健康领域,用动画打破抽象,让“飞蚊”可视化。作品聚焦眼球局部特写,用动画还原“飞蚊”形成的生理机制,同时清晰解读飞蚊症的不同类别及对应的治疗建议,让专业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人民铁道微信公众号产品《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以数据可视化为核心亮点,用醒目的数字跳动特效突出里程突破瞬间,搭配节奏感强的背景音乐,让数据传递更具冲击力。

这些作品以“具象化”为核心抓手,成功将行业“密电码”变成了大众能读懂的“视觉语言”,不仅展现了动画赋能行业科普的强大潜力,更为行业媒体内容创作提供了“专业与通俗共生、严谨与趣味并存”的优质范本。

三、形式创新:从“单一表达”到“多元融合”

动画的魅力不仅在于内容的深度,更在于形式的多样性。从整体来看,获奖作品都摆脱了传统创作的单一形式,通过融合多种元素,提升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国海油央视频号作品《海油海外故事绘 一带一路幸福长》,采用“绘本动画”风格,将中国海油在海外的项目故事转化为一幅幅色彩柔和、细节丰富的绘本画面,通过“翻书”的转场效果,展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成果,实现了纪实内容与动画艺术的创新融合。

长庆油田视频号作品《沈括梦“油”记》以“穿越”为设定,让北宋科学家沈括“穿越”到现代,与油田工人的对话,展现石油工业的发展变迁。作品采用“古风动画”风格,既传递了行业历史,又展现了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煤炭报微信公众号作品《看!贺大捷,立志杀敌正少年!》,聚焦红色历史题材,创新采用连环画分镜方式,搭配Q版人物造型,实现“年轻化传播”。作品的配文和解说非常用心,“装死”“驴粪蛋密信盒”“开门!送温暖”等趣味化表达更加贴近年轻受众。

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产品《勇闯少年谷·哪吒版“变形计”》,采用游戏化叙事,借助哪吒、牛魔王等国民度极高的神话IP吸引受众。作品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知识点融入闯关剧情,让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整体来看,这些作品均以“多元融合”为创新方向,它们跳出了单一表达的局限,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深度适配,为短视频产品形式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今年最佳动画作品,实现了专业新闻 “艺术表达+技术赋能+价值传递”的三重升级,推动行业新闻从“行业圈层”走向“大众视野”,实现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双重突破。同时,这些作品的创新探索也为行业媒体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一方面,可在提升原创产能上持续发力,挖掘更多行业内的人物故事、技术突破等题材,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品内容;另一方面,可进一步探索AI动画生成、VR 沉浸式动画等新技术应用,提升作品的科技感与互动性,让行业传播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陶羽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