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宣明会:智利儿童面临贫困、住房与暴力“三重危机”
发布时间:2025-10-24 18:16:23 浏览量:2
【南美侨报网编译乔莯报道】世界宣明会智利分会(World Vision Chile)最新数据显示,智利每10名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有4人居住在棚户区,31%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超70%曾遭受某种形式的暴力或虐待。该组织警示,数以千计的智利儿童正受到结构性问题影响,亟需建立《国家儿童公约》(Pacto Nacional por la Niñez)。
智利ADN电台网站22日报道,世界宣明会智利分会指出,这种贫困、住房不稳与暴力叠加的现象,已构成影响智利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与身心健康的“三重危机”,国家及各社会层面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扭转未来局势。
根据智利非营利组织TECHO与RECREA基金会联合编制的《2024—2025年全国棚户区登记册》(Catastro Nacional de Campamentos 2024-2025),目前智利全国共有超过8.4万名儿童生活在1428处非正规定居点,居住条件极为恶劣,这一数字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
世界宣明会智利分会宣传和公共事务经理胡安·巴勃罗·贝内加斯(Juan Pablo Venegas)指出,长期缺乏稳定供水、供电及安全空间,不仅严重危及儿童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也限制了他们的情感与教育发展。智利多数儿童正在一个无法保障安全与发展机遇的环境中成长。
除住房条件恶劣外,儿童贫困问题也日益严峻,农村地区与女性户主家庭受影响最为严重。根据2022年全国社会经济特征调查(Casen 2022)数据,智利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有10.5%生活在收入贫困家庭,另有3.2%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然而,最新估算显示,智利儿童的实际贫困率高达31%。贫困率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阿劳卡尼亚(Araucanía)、纽夫莱(Ñuble)、塔拉帕卡(Tarapacá)以及阿里卡和帕里纳科塔(Arica y Parinacota)几个大区,这些地区因地域隔离和基本服务匮乏导致社会排斥现象加剧。
在此背景下,贝内加斯警告,贫困剥夺了儿童充分享有权利的机会,并延续着危及儿童发展与国家未来的恶性循环。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印证了他的担忧:出生于贫困家庭的智利儿童,平均需要约180年——相当于6代人的时间——才能彻底摆脱贫困。
与此同时,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使形势进一步恶化。数据显示,73.6%的智利儿童和青少年曾遭受过某种形式的虐待,其中26%遭受过性暴力。
世界宣明会智利分会指出,儿童暴力问题的普遍存在,与家庭暴力的常态化、情感与性教育缺失以及预防和惩处机制的薄弱密切相关。贝内加斯强调,智利正经历一场真正的儿童暴力“流行病”,各方在应对这一问题时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和专项计划。他呼吁社会不能再对这种持续的伤害视而不见。
在此背景下,世界宣明会智利分会倡议制定《国家儿童公约》,将儿童福祉置于公共政策的核心位置,并进一步强化国家层面的儿童保护体系。
贝内加斯总结,国家应承担起保障儿童权利的根本责任,私营机构能够贡献创新与资源,而民间社会有责任动员各方力量。任何儿童都不应在无家可归、贫困或恐惧的阴影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