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十条措施登热搜!严禁早到校 + 息屏,特殊群体关爱能落地?
发布时间:2025-10-25 11:22:00 浏览量:1
教育部突然官宣的 “十条措施” 彻底刷屏!严禁学生提前到校、推行 “息屏行动”、给特殊群体 “一生一策” 心理指导,每一条都戳中家长的心,可为啥有人点赞有人发愁?
这次的十条措施核心聚焦三大痛点:首先是上下学时间,明确要求合理安排,严禁学生提前到校,就是想让孩子们多睡会儿,不用再摸黑赶早;其次是针对网络依赖,推广 “息屏行动”,减少学生刷手机的时间;最让人暖心的是,对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要 “一生一策” 提供专属心理指导。要知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17 周岁孩子日均上网 2 小时 15 分钟,82.4% 的青少年都有网络使用习惯,而留守儿童抑郁检出率高达 28.5%,这些措施简直是对症下药。
政策一出,网友直接吵翻了。支持的家长直呼 “终于等到了”:“我家娃每天 6 点多就得起,提前到校在门口冻着等开门,太遭罪了”“孩子写作业老刷手机,息屏行动太有必要了”。但双职工家长犯了难:“我们 7 点就要上班,不让孩子提前到校,谁来接送?” 还有网友担心 “息屏行动” 不好落地:“现在作业都要线上提交,完全息屏不现实”。而针对特殊群体的关爱,网友普遍点赞:“1550 万留守儿童太需要心理关怀了,别让他们孤单成长”,但也有人质疑:“乡村学校缺专业心理老师,‘一生一策’会不会流于形式?”
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行动,有的调整了到校时间,明确最早 7:50 才开门,还推出了弹性放学服务;部分地区学校启动 “息屏行动”,课堂上统一收手机,作业尽量纸质化。针对特殊群体,一些地区正在组建心理辅导团队,联合社区和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不过教育部门也说了,后续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比如协调社区托管解决接送难题,培训乡村心理教师,确保措施不 “悬空”。
其实这十条措施的初衷特别好,既回应了家长对孩子睡眠和健康的担忧,也关注到了特殊群体的需求。但政策落地不能只靠学校,更需要家校社协同。比如 “严禁提前到校”,需要社区提供临时托管场所;“息屏行动” 离不开家长以身作则,少在孩子面前刷手机;而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更需要专业资源下沉,让乡村学校也能有合格的心理老师。
教育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这些措施能不能真正惠及孩子,关键看执行细节。你家孩子学校已经落实这些措施了吗?对于双职工家长的接送难题,你有什么好建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