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伦敦住房告急,4万套在建仅达2/3,近10万儿童挤临时住所

发布时间:2025-10-22 17:44:44  浏览量:1

上周咨询机构莫利尔公司放了组数据,直接给伦敦市政厅和英国中央政府(白厅)敲了警钟。

现在伦敦在建的住房就4万套,连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二都不到,今年前三个月私营部门才开工3248套。

市政厅有消息人士说这是“经济环境搞出来的完美风暴”,白厅也有高级官员补了句“这是紧急情况,得马上动”。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早知道住房建设有难题,他刚上任时还调整过政策。

当时他把开发商要拿快速审批得配的经济适用房比例从20%提到35%,工业或公共用地的项目更得给到50%。

他还收紧了“经济适用房”的定义,让这类房子主要针对最廉价的租赁房和“共享产权”计划里的房源。

这政策一开始还真有点用,2023年伦敦开工的可负担住房超11.6万套,市政住房数量更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高的。

但谁能想到后面经济不给力,这点成效全给冲没了。

伦敦建房成本本来就高,可开发的地少,开发商常得先拆旧建筑才能建新的。

2022年底通胀一下飙起来,2023年利率又一个劲涨,开发商算下来,在伦敦开新项目根本没利润。

英国智库政策研究中心(CPS)的本・霍普金森分析过政府数据,2021到2023年这两年,住宅建设成本就涨了两成多,你说这谁顶得住?

更麻烦的是2017年格伦费尔塔火灾后,开发商又多了一堆成本和监管要求。

大型企业得掏钱拆换建筑外墙的覆层,明年起还得给没达成这类协议的企业交额外的建筑安全基金。

垃圾填埋税也涨得厉害。

本来想开发商咬咬牙也能扛,后来发现最卡脖子的是审批新建的建筑安全监管机构要审所有18米以上的项目,结果现在92%的申请都堆着,企业平均等36周才能有结果。

这项目拖都拖黄了,塔吊停在工地上,跟摆那儿看似的。

这些问题堆到一块儿,伦敦住房负担的难题更严重了。

CPS研究发现,伦敦住房中位数价格是居民收入中位数的11.5倍,英格兰整体才7.6倍,俩数都远超英国国家统计局说的5倍“不可负担”线。

租房的更惨,得把收入的四到五成拿来交房租,普通人哪有那么多闲钱?

无家可归的危机也在加重。

今年六月底的官方数据显示,74720户家庭(里面有97140名儿童)住在临时住所,这数创了纪录。

其中三分之一的家庭等稳定、可负担的住房等了五年以上。

伦敦32个行政区每天要花550万英镑在紧急住房上,有些区都快被这钱拖到破产了。

这钱花出去跟打水漂似的,没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让有的区不得不缩减社区医疗、老年服务这些公共项目,这不就是恶性循环嘛。

这种背景下,英国住房大臣史蒂夫・里德和萨迪克・汗想联手找办法。

他们提了些方案,比如给开发商加经济适用房补贴、让地方政府给更多税收减免,这些还只是引发少量担忧。

可一提到要削减经济适用房配额,立马炸锅了。

伦敦有个工党议员就说,他辖区的地方政府要是松了配额,肯定会建更多吸引白领的高档公寓。

人来得多了,老居民的房租就得涨,最后倒霉的还是住了多年的本地人。

无家可归者慈善机构“危机”的首席执行官马特・唐尼也急了,说要是政府削弱保障性住房的目标,那也太让人担心了。

他还补了句,几个月前部长们还说要建新一代社会住房,现在咋就想放弃了?

但也有人觉得没办法。

政府里有官员说,这是极端问题,就得用极端方案。

我倒觉得两边都有道理。

一边是开发商觉得不赚钱就不开工,住房只会更缺;另一边是砍了保障房,低收入群体更没地方住。

这平衡真不好找,毕竟政策不是拍脑袋定的,得顾着两头。

现在伦敦的塔吊还停在工地上,它们不是被风吹得动不了,是高昂的成本和僵化的审批把路堵死了。

近10万孩子挤在临时住所里,他们不管什么配额比例、补贴额度,就想知道啥时候能有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短期来看,优化审批流程、给开发商适当补点成本,能让工地先动起来;但长期得稳住保障房的比例,不然以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题只会更严重。

毕竟“居者有其屋”不是口号,得落到每个家庭身上。

你们觉得伦敦这住房难题该咋解?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