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阅读对后续的学习有帮助吗?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5-10-18 12:46:05 浏览量:2
一、一年级阅读的重要性
学校的语文老师在每天布置的作业当中,有一项就是亲子阅读,数学老师在布置的作业里面有一项也是亲子阅读,由此可见,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再想一想我们自己,上学的时候有很多理解不了的东西,入社会之后都懂了,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小时候读得少,理解不了。
别的不说,不阅读不认字,连题都不会读,总不能读题的时候总是叫爸爸妈妈帮忙读吧,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时间长了还得靠自己。
从语文学习的长远角度来看,现在阅读也是为了看图写话和阅读理解做准备,阅读理解能力是日积月累,慢慢攒下来的。
二、一年级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年级孩子在亲子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只读、跟读,普通话不标准,你占了几个?
昨天晚上,大家在班级群里面发了一些亲子阅读的视频,我看了以后真的是不吐不快,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
1、跟读
父母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而且有的还是父母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读,然后孩子跟读。
一般来说,课堂上朗读课文是比较严肃的,而亲子阅读是比较随意的、自由的。
如果把亲子阅读硬搞成语文课堂,那亲子阅读的意义又在哪里?不要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担心孩子听不懂?孩子只是不认识太多字,但是只要孩子在听,他慢慢就能懂,语言的发展顺序是听说读写,听的能力是第一位,不要小看了孩子。多看几遍,识字也不是问题。
2、指读
父母指读
孩子保持上课时候的坐姿,很端正,父母拿支笔指一个字,孩子读一个字,再指一个,孩子跟着读一个;或者父母指着科普书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给孩子念。
孩子指读
因为学校要求指读,所以回家以后,孩子读书的时候习惯性的指读。
指读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一个汉字对应一个发音,从左往右,从上往下这样的顺序去读,防止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的跳字,漏字,串行,跑神儿等问题。孩子熟悉了,就可以自然脱离。
所以说,一年级的孩子指读肯定是有必要的,但是,硬是把阅读搞成指读认字,请问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
而且大人指读的时候,孩子是很容易分神的,要指也让孩子自己指。
3、父母普通话不标准,孩子读错没人纠正
比如说《洗手歌》里面有一句是“肥皂用来搓搓手”,大人读成chāchā手,小孩子读成cācāsǒu。
虽然说,拼音只是辅助我们识字的一个手段,但是s 和sh不分,这也影响后续拼读吧?我们这边11月份拼音是全校都要过关的。
4、亲子阅读就是读课本
昨天不止一个孩子阅读的时候读的是《洗手歌》,我直接怀疑是不是我搞错了,回看了两遍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只是要求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不局限于读课本,给孩子读一两本课外书吧,很有趣的。
昨天的亲子阅读要拍照,群里其他家长录的是视频,我误以为是要视频,所以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极其不自然,1个故事,硬是搞了50分钟,小孩子注意力完全在手机上。
三、一年级的阅读该怎么进行?1、一年级阅读的时间安排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时间紧,作业多,玩的时间明显减少。每天写完作业就八点有时候是8:20,赶紧下去玩一会儿,九点半还不一定能睡着。
每天连20分钟的阅读时间都没有,稍微晚一点儿孩子就说困,不愿意阅读了,因为早上7点就起床,有时候我也没空,头一个月阅读进展的很缓慢,只好留在中午读了,为此我特别发愁。
这个月才慢慢缓过来,午睡最低40分钟,把周计划表做好,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并不断改进,晚上总算有一点时间看书了。
目前,我们主要集中在周一到周日的晚上睡前阅读和周末的晨读。晨读就是要读出声的,还可以检验错别字;睡前主要是我给他讲故事。
2、阅读逐渐由泛读转为精读
幼儿园的时候,我们阅读就是泛读,读的次数多了,他也能主动复述,到了小学,我有意识的增加了3个重点,
分别是看图说话,阅读理解和思维导图,因为阅读时间紧,必须要提炼文中要点。比如《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
看图说话:当我们看到这一幅画的时候,可以先读图,问问小朋友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小老鼠在干什么呀,让他自己学着表达。
阅读理解:哪一只是城市老鼠?哪一只是乡下老鼠?为什么?这个是要结合所读内容,才能够从图画中找出来的。
思维导图:按照5W1H的方式,把文中要点提炼出来,可以简单理解为,
谁在哪里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一个很长的故事,用思维导图把框架一画出来,就特别好理解和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