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答记者问|山东“十四五”妇女儿童“两个规划”140项主要目标137项提前达标

发布时间:2025-10-17 22:22:03  浏览量:3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妇联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用规划来统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的重要制度安排。请问,山东省“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在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实施效果如何?

孙丰华:山东省“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是指导山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和45个部门单位的分工落实下,妇女儿童“两个规划”15个领域的140项主要目标中,137项已提前达标。以“三个更加”来概括相关情况。

一是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落实到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实践中,省委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颁布实施《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法规,省及16市全部建立由人大发文的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省“十四五”规划设立“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家庭建设”专节。全省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调、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两个规划”落实机制,有力推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妇幼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全省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妇幼健康核心指标逐年下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普通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中女生比例分别达50.1%、53.1%,教育赋能为女孩插上腾飞的翅膀。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中女性占比均达到49.6%,普惠共享的社会保障,让妇女参与发展更有底气,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妇女“半边天”作用在各领域更加充分展现。2.5万名三八红旗手与广大妇女姐妹一起,昂首阔步走在时代前列,在现代化建设各领域担当作为、绽放光彩。“十四五”期间,全省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保持在45%左右。公有制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占54.8%,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占比44.9%,比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一大批杰出女性在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和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比如,在物流之都临沂市,直播电商行业主播有8000多名,其中女主播占65%以上,涌现出“超级丹”等一批过千万级粉丝的“带货女主播”,带领妇女姐妹实现“云端”就业创业。2024年,省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占比分别达到29.4%和23.6%。村委会、居委会成员当中,女性分别占31.7%和55.3%。303万户“美丽庭院”扮靓美丽乡村。48万名基层妇联执委和广大巾帼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区,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入日常,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用爱心和奉献书写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亮丽风采。

新华社记者:

“十四五”期间,女性科技人才为山东科技进步与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请问省妇联是如何优化女性科技工作者发展环境,释放女性科技人才潜力,发挥科技“半边天”作用的?

王洪霞:“十四五”以来,山东女科技工作者规模总量持续扩大,第四次山东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全省女科技工作者总量约为200万人,占比32.22%。近年来,省妇联聚焦女科技工作者发展需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

一是政策支持更具温度。2021年,省妇联联合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十条意见,实现三方面突破:一是建立生育关爱机制,设立生育后科研回归基金;二是优化评价机制,放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年龄,孕哺期科研项目可延期1年结题;三是强化激励机制,在人才计划评选、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女性专项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了更为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山东大学、青岛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泰山学者”等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称号的申报推选过程中,将女性申报年龄均放宽两岁,一大批女科技工作者受益。二是示范引领更具广度。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妇代会代表及各类先模人物过程中,重点突出女科技工作者的参与。通过建立“科研贡献、产学研融合、新兴产业骨干”等要素优先推荐机制,实现科技界别女性代表占比提升。一批女科技工作者受到推选表彰,获得全国及省级“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山东大学张海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吉兴香分获十七届、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三是人才培育更具活力。组建省女科技工作者联谊会,吸纳生物医疗、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科技人才200余名;组织女科技工作者参加中关村论坛、浦江创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交流活动,参与国际交流、开拓创新视野;在全省女性科技人才研修班上,解读政策、答疑释惑、提升能力。四是搭建平台更具效能。构建全链条巾帼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举办巾帼科技成果对接会,摸排科技需求350项,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省农科院梳理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项目500余项,促成66家企业与专家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创新打造“科技创新巾帼会客厅”综合服务平台,集成资源对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功能。1500余场“巾帼科技助农兴农直通车”活动,覆盖群众1200万人次,建立起“妇字号”农业企业长效帮扶机制。

光明日报记者:

山东省妇联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方面探索了“幸福护航”模式,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实践做法和具体成效?

盛淑慧:家是温暖的港湾,婚姻是维系这份温暖的纽带。近年来,省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以精准服务守护婚姻家庭幸福,以实际行动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2018年,省妇联与省民政厅携手,共同启动了“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动,全省141个县级民政部门婚姻登记处全部设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实现了阵地全覆盖,推动资源下沉,乡镇街道建辅导站、村社区建辅导室共1.1万个;招募志愿者6600余名,其中,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占比近半;创新探索了“五化”辅导、“红黄绿”三色预警、“四心”工作法等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婚调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全周期服务链条、完善回访机制、实施激励措施等,保障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长期有效进行,不断提升水平。8年来,累计为100多万对拟离婚当事人提供辅导,平均劝和率达38%。广大妇联干部和志愿者们用倾听化解沉默的冰霜,用温暖焐热疏离的心房,让对抗在轻声细语里销声匿迹,帮助夫妻两人重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馨与美好。

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对80后夫妻,因16岁女儿出现休学倾向爆发激烈冲突,闹着要离婚。婚调志愿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从家庭系统理论切入,指出女儿厌学只是家庭关系失衡的症状之一,将夫妻的共同关注聚焦到“帮女儿复学”的目标任务,经过多次细致入微、春风化雨般的辅导,最终,理解和沟通替代了夫妻间的指责和埋怨,女儿顺利返校,濒临分手的两口子又重归于好。在全省各地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站点,像这样专业化、暖人心的辅导工作在持续、深入开展。如今,“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已融入婚姻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新人喜结连理的起点,还是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沟沟坎坎,抑或是面临分手的十字路口,省妇联始终提供全周期的陪伴与守护。

展望未来,省妇联将继续深化“幸福护航”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提升专业水平,用更加精细、更有温度、更可感知的服务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注入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