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召开儿童生态教育研讨会,共探儿童生态教育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7 11:44:32 浏览量:2
近日,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兰州大学青少年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项目启动会暨儿童生态教育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行。启动会由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曹爱辉主持,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甘肃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吕兴来、中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陆思东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海飞、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执行委员张明舟、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姚磊、明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义杰、希望出版社副总编辑扆源雪,以及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文艺界作家代表,兰州大学社科处、图书馆、祁连山研究院、文学院等部门负责人,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新闻社甘肃分社等媒体代表参会。
“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由兰州大学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研发,与明天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合作,计划出版“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幼儿版、儿童版、青少年版各10册,共30册图书。
项目启动会后,儿童生态教育研讨会由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教授主持,来自生态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出版发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生态文明思想与儿童教育创新路径、数字时代儿童生态教育的使命、产教研融合机制、儿童文学与生态教育体系建设、祁连山生态教育课程与资源开发等议题深入交流,为儿童生态教育高质量发展及“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项目落地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会议伊始,李利芳教授介绍了研讨会的核心目标是搭建跨领域协作平台,凝聚多方力量与资源,以祁连山为核心场景,探索科学性、文学性、教育性相融合的儿童生态教育新路径。同时,通过打造兼具科学深度与文学温度的儿童生态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儿童生态教育的关注与参与度。随后,各领域代表结合自身实践与研究,分享观点,提出建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著名科幻作家超侠从科幻创作视角提出创新思路。他指出,当前儿童科幻中“科普型科幻创作”是重要方向,通过在惊险有趣的科幻情节中融入科普知识,能让孩子更主动地吸收知识,这一模式比传统科普更具吸引力。业界可以加强联合,借助AI、视频、游戏等形式,推动科普图书衍生出多元表现载体,让祁连山文化与科学知识更生动地传递给少年儿童。
兰州大学图书馆馆长、生命科学学院冯虎元教授结合自身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以“五个好”阐述对“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项目的认知与评价:一是“好机遇”,项目精准对接国家科普教育升级、研学实践普及的需求;二是“好地域”,依托祁连山厚重历史、多样自然景观与多元民族文化资源,结合兰州大学地缘优势,具有差异化竞争力;三是“好题目”,聚焦自然生态教育核心,直击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缺乏症”问题;四是“好团队”,汇聚多领域专家学者与专业创作者,具有极大发展潜力;五是“好作品”,最终产出的科普读物能满足当下生态教育需求,可通过纳入“兰大文库”实现长期传播,成为可长期复用的生态教育读本。
青海省自然文学协会会长、著名作家龙仁青强调了自然文学在儿童生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自然文学需融入“大地共同体”理念,这与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一脉相承,能为孩子搭建尊重自然的认知基础;同时要依托精准的生态学、博物学知识,避免对自然山水花鸟的模糊化描述,让孩子通过科学准确的内容建立对自然的客观认知。他特别指出,创作中还需兼顾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让孩子感受到祁连山立体、鲜活的魅力。
兰州大学祁连山研究院副院长张宝庆教授表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在祁连山生态研究领域的专业优势,立足如何把“祁连科学”变成“孩子听得懂的故事”这一基本理念,对科普读物建设做好专业与学术支撑。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诗哥结合创作实践,基于自身环保志愿者经历与创作体会,强调生态文学需传递“多元和谐共生”理念,并针对祁连山自然生态创作提出具体建议,应深入挖掘当地生态特征与文化细节,让美学理念落地于具体地域场景。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慈琪从创作价值与教育实效角度指出,生态文学不应仅停留在科普自然知识层面,更需聚焦“人与他者的关系”,通过引导孩子理解如何与自然相处实现价值观启蒙,同时呼吁生态教育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让孩子能从身边感知生态意义。
《文艺报》社评论部编辑教鹤然指出,在生态文学创作中,文学家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生态审美意识,为读者展现生态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她特别肯定本次项目的协作模式,通过引入科学家、博物学家与文学家共同参与,能让最终内容在审美表达与知识严谨性上更趋全面,契合生态文学的创作需求。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分社副主任刘瑛,明天出版社重点项目运营中心主任凌艳明、知识综合编辑部副主任编辑张凡,希望出版社知识编辑室副主任安星在发言中一致强调,科普读物在培育广大少年儿童自然认知与环保意识方面具有关键价值,本次项目打造出全新的图书策划与出版模式,出版社一定通过与各界深度合作,携手打造优质生态教育读物。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海飞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此次会议,认为项目启动会与专题研讨会同步举行,这一形式本身就标志着中国儿童生态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他指出,生态教育本质是启蒙教育、爱的教育与科学进步的教育,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离不开科学与文学的深度融合。他强调,祁连山主题科普读物的打造,不只是一次生态科普读物的创作与出版探索,更能促进儿童文学与儿童生态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相信将产出具有行业价值的思想成果,更期待团队能打造出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高质量作品。
此次研讨会有效搭建起跨领域、跨地域的儿童生态教育协作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优势,合力推动项目落地,为中国儿童生态教育贡献“有温度、有力量”的内容成果,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真正在少年儿童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