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国产儿童 “人工心” 已救3人,心衰治疗迎突破,背后是5年研发攻坚

发布时间:2025-10-16 23:31:25  浏览量:2

10月初,河南许昌7岁的童童在武汉协和医院躺上手术台,医生给他植入了一个只有45克的 “人工心”。

这东西看着小,却是救了童童的命之前童童因为重症心衰,好几次都出现了四肢发冷的休克早期症状,等供体等了好久都没消息,再拖下去真的危险了。

说实话,之前听董念国医生(就是童童的主治医生,协和心脏大血管外科的主任)聊起儿童心脏移植,才知道这事儿有多难。

全球每年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也就 600 例左右,咱们国家每年大概 4 万心衰患儿住院,想等供体的话,供需比能到 1:50,低体重的孩子想匹配上供体就更难了,好多孩子等不到移植就没了。

本来想觉得等供体是唯一的路,但后来发现,“人工心” 这东西就是个 “桥梁”—— 它能帮孩子的心脏泵血,延长等待移植的时间。

不过之前的问题是,国内的 “人工心” 大多是给成人或青少年用的,孩子扛不住那个重量。

童童用的这款就不一样了,45克啥概念?差不多一个鸡蛋黄的重量,直径才 29 毫米,比全球最小的同类产品还小一半,是专门给10到30公斤的孩子设计的。

这东西不是随便做的,董念国团队和深圳核心医疗一起搞了五年才成,毕竟孩子的身体和成人不一样,肝肾功能没长好,对血液破坏的耐受度低,凝血系统也不成熟,所以 “人工心” 的血液相容性要求得更高。

说到这,其实在童童之前,还有个7岁的孩子小周也用了这款 “人工心”。

小周术前因为心源性休克用了 ECMO(就是体外膜氧合,临时帮身体供氧的),结果术后胃肠功能受了影响,住了三个多月院才好。

童童就幸运点,医生借鉴了小周的经验,没给他用 ECMO 直接手术,现在术后恢复看着更乐观,已经转去监护病房做感染预防和营养支持了。

之前也听过 ECMO 是移植前的常用手段,但没想到它只能维持两周左右,好多孩子根本等不到供体。

现在有了这款 “人工心”,情况确实好不少 —— 舒强医生(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主任)之前说过,用了这类心室辅助装置,等待移植的孩子死亡率能降不少,比单纯靠 ECMO 强多了。

想让更多孩子用得起、用得好,难在哪?

不过 “人工心” 出来了,不代表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首先就是钱的事儿,现在成人用的 “人工心” 大概 50 到 70 万,加上手术费得 80 到 100 万。

虽然北京、广东这些地方已经把成人的纳入医保了,报销后自付 20 到 30 万,但儿童的还没进医保目录,具体费用也没定,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怕是很难扛得住。

还有就是医院和医生的问题。

心室辅助技术是国家限制类技术,不是随便哪家医院都能做。

舒强医生之前就提过,很多儿童医院没有 “人工心” 和心脏移植的资质,重心都在治结构性心脏病,根本没有晚期心衰的专科和团队。

也就是说,就算孩子想做这个手术,也没多少医院能接。

更何况,孩子术后管理也麻烦。

人工心脏一般能用10年,但孩子在长身体,身高体重变了,血泵能不能满足心脏泵血需求还得盯着,每个月都要复查。

而且这不是终点,还是要等供体做移植,家长得随时准备着。

张菁医生(协和的主治医师)就说,孩子治疗依从性不如成人,术后要长期吃抗凝药、注意营养,还得盯着并发症,对家庭和医院都是考验。

说实话,童童的案例确实让人高兴,这说明咱们国产 “人工心” 能做到全球最小,技术上是真的突破了。

但想让更多像童童这样的孩子受益,医保得跟上,医院的资质和团队得建起来,术后管理的体系也得完善。

不过好在国家已经把 “人工心” 列为重点创新方向了,今年 3 月还新增了相关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相信慢慢都会好起来。

毕竟对这些心衰孩子来说,多一个能用的 “救命心”,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