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还和家长吵架?试试这些项目,读懂儿童心理

发布时间:2025-10-14 21:10:35  浏览量:4

近日,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题议事会暨“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儿童心理嘉年华启动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举办。

据介绍,“真如星愿·欢乐星期五”儿童心理嘉年华是以“为心灵充电,为成长攒勇气”为理念的创新实践,将每周五转化为辖区6-7年级学生的专属“心灵节日”。作为2025年未成年人保护站服务清单升级的核心载体,活动首批覆盖6所学校,通过六大主题篇章、24项沉浸式项目构建“认知-情绪-社交-未来”全链条心理素养培育体系,帮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收获成长智慧,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项目设计源自实践反馈——如“数字觉醒篇”的“家庭数字公约设计师”项目,正是基于前期家校社医联动实践中发现的矛盾痛点。通过走访调研、民主议事收集到未成年群体作为“数字原住民”,存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间过长、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等问题,项目创新采用“三步设计法”:通过“屏幕时间数据统计”“矛盾痛点分析”“双赢规则共创”形成双方都认可的使用规则,实现儿童从“被管理”到“共治理”的角色转变。

该项目融合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相关理论,配备专业心理导师与互动教具,例如在“解密App背后的设计”环节,通过讲解推送算法原理,帮助孩子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我的注意力保卫战”活动引入“番茄钟工作法”,将专注力训练变成游戏任务。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也在协商中增进了亲子关系。

此次升级亦体现真如镇街道未保站服务体系的深化拓展。长期以来,未保站通过培育“未爱小屋”等特色品牌推动未保工作规范化、体系化、专业化,构建“发现预警-干预服务-转介跟踪”服务闭环。针对孤独症群体,创新建立“早筛干预-社区融合-社会赋能”体系,依托“一座星桥”项目搭建职业成长平台,形成“需求发现-精准服务-效果反馈”的闭环机制,持续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活动还同步发布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岗位,将联动真如星愿慈善超市、“如忆茶事”馆等辖区六大站点,推出真味书屋小策划、图书管理员、收纳小能“星”等岗位。通过真实社会实践,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责任与协作,让青春在可量化的服务成果中绽放自信光芒。

为构建长效支持体系,真如镇街道联动政、企、校、社四方共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心理支持网络。梅陇实验学校、真北中学、普教院附中、真如社区卫生中心、街道社区服务办及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共同签署“教联体”备忘录,推动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现场,来自学校、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社区的代表及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凝聚家校社医力量,实现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治愈”核心议题展开专题民主对话。各方代表通过案例分享、机制探讨、资源对接等形式,共同为未成年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献智献策,助力构建全链条、多维度、可持续的心理健康守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