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唯一动画!一群人骂烂片,一群人吹神作,为啥撕成这样?
发布时间:2025-10-06 15:56:51 浏览量:3
原创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25年10月06日 12:36 广东
这部《三国的星空》,我是抱着看烂片的心态走进影院的。
其实我对易中天老师,还是挺有感情的,早年喜欢看他在《百家讲坛》上讲三国,记得人们称他为“学术超男”…
现在还记得这个词的,恐怕都上了年纪吧…
我们经历过那个把知识捧上神坛的岁月,也经历了后来互联网的兴起,精英表达的没落,这位“初代网红”,被人们淡忘…
前几年,易中天成了B站鬼畜区的红人,现在年轻人对他的印象,大概已经是一个个表情包。
这次,易中天出来做编剧,还是让曹操当主角,众所周知,他可是曹操铁粉啊…
于是预告片一放出来,就被群嘲:唯粉当成这样真是爽死了!这不就是“我和我推不能不说的那些事”吗?
我不太相信编剧能客观,更不相信观众的接受度…
结果,电影豆瓣开分7.5,国庆档评分目前排在第2位…
易中天老师,还是有点东西。
《三国的星空》的故事讲得并不算好,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是在复述历史。
影片聚焦曹操青壮年时期,从董卓焚烧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到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结束。
时间跨度约十年,所以片中动不动就出现“一年后”“两年后”“几年后”,标志性事件如吕布杀董卓、曹操杀吕布都在对话里交代…
众多人物也被简化处理,不仅没出现刘关张,连曹操、袁绍身边的谋士也都进行了缩减…
我能理解电影囿于篇幅,不得不删繁就简的做法,但也因为这种叙事太像赶进度,导致我看的时候,情绪不断被打断…
这是一部典型的“有佳句无佳章”的作品,但因为“佳句”太好,让人不忍心给它差评。
比如,很多观众公认的,官渡之战的战争场面恢弘。
难得的是,它把冷兵器时代,一场仗是如何打的,战略战术怎么定,骑兵、步兵如何布局,怎样攻、怎样守,拍得张弛有度,清楚明了。
再比如,有一段“梦回洛阳”,曹操给汉献帝描述昔日的洛阳城。
东汉的洛阳城长什么样,我们无从得知,因为它只剩下遗址…
但创作团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参考了大量汉画、文物,才向我们呈现出一幅绚丽而又严谨的都城盛景:
高耸入云的廊桥水榭,德阳殿前万国来朝,街市上商贾云集,好不热闹…
仔细看,有大象,那是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东传,大象作为瑞兽来到洛阳。
有牡丹花海,这个牡丹还是有史料记载的“杨山牡丹”…
还有,小摊上的瓜果蔬菜都有考究,比如水果,只能有梨,因为苹果是汉代以后才传过来的…
再看,卖艺的,是我们在美术课本里见过的“说唱俑”,围观的,是“蛐蛐俑”。
而片中最让人惊艳的一场戏,是袁绍宴请曹操。
袁绍用丰富精致的食物,暗示自己摆平了北方四州,是炫耀,也是威胁…
但真的,我的注意力全被这些菜吸引了,好好的历史片,怎么秒变美食番啊!
筵席上有“鱼脍”,也就是生鱼片,“脍炙人口”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主创想告诉大家,生鱼片是我们发明的,汉代之前就开始吃了…
还有“貘炙”,也就是烤串,有“太羹”,即肉汤,有羌煮,也就是游牧民族的涮肉…
不仅食物有讲究有来历,器具也有很多细节考究。
冰酒的器具,出自文物“战国铜鉴缶”,夹层可以冰酒,是中国最早的“冰箱”。
涮肉的锅,取材自文物“青铜四神兽纹染炉”,是最早的一人食小火锅。
看得出来,主创团队对历史细节的考据精益求精。
据说易中天亲自带队六次实地采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参考了国内外130家博物馆、研究院的馆藏文物。
小到服饰的颜色纹路,大到洛阳城的宫殿布局,都有文物依据。
最为极致的例子是“马镫”的处理,考古证实,汉代并没有马镫,易中天坚持,这里必须遵照史实。
这种对历史真实性的执着,给影片增添了厚重的质感,也加强了文化审美的韵味。
以至于电影最后,《观沧海》一出来,DNA动了…
明知这并不是曹操官渡之战之后写的作品,依然被磅礴的气势所感染,这或许已经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了吧…
易中天在《品三国》里说,曹操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
在他看来,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这在当年,是石破天惊的言论。
因为长久以来,大众津津乐道的是小说《三国演义》,而小说深受作者罗贯中个人感情的影响,对曹操有不屑与不满,将曹操刻画成了一个连小孩看了都会骂的坏蛋。
易中天致力于纠正《三国演义》带来的偏差,希望借由《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还原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曹操。
事实上在当年,易中天的言论就引发了不少争议。
正如“一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对曹操到底个怎样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
但不可否认的是,易中天的解读,为当时的年轻人比如我,开拓了视野。
原来解读历史人物,可以有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思考方法…
本来,我挺期待这部《三国的星空》能够呈现一个复杂的曹操,只要易中天老师实事求是…
但全片最让我失望的,就是曹操的塑造。
作为曹操铁粉,易中天老师您别太爱了,也不用什么都是“我家哥哥是好的,都是对家要害他…”
有网友精准吐槽:易中天骂了一辈子刘备,结果心中的曹操就是刘备的模样…
是啊,这版的曹操,骁勇善战、体恤百姓、忠于汉室、善于用人,还特别仁慈…
就连早年曹操和袁绍一起“偷新娘”的黑历史,也要改成略带童趣的“偷香炉”,是怕女性观众骂吧?
不是说不能表现曹操的好,而是不应该只有这些,这样的形象,太单薄了…
人物失去了复杂性,自然也就缺乏魅力…
他倒像拿了爽文剧本的男主,好像特别励志,特别正能量,只是这个剧本,我们都腻了。
全片着墨最多的主角,竟然还不如配角袁绍和刘协来得丰满。
当然,这里也没有说袁绍和刘协就塑造得很好的意思…
电影着重刻画出了袁绍的贵公子气质,他对美食和服饰的考究,他对权力的贪恋…
电影也刻画出了汉献帝刘协的少年老成、隐忍、恐惧和猜忌…
这些相较于过去作品中的刻板印象,有了不同的诠释,值得夸奖。
但这可是《三国》啊,在这种乱世,能活命的,能搞出一番动静的,都得是人均八百个心眼子啊,不应该处处是算计和权谋吗?
但这部电影把他们都描写得有点,过于天真了…
曹操和袁绍相爱相杀也就算了,曹操和汉献帝居然会互诉衷肠?
难怪,小伙伴提醒我,把它当成嗑CP的同人作品看,就都顺理成章了…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敢情我也不是这电影的受众啊!
乌鸦并不反感魔改名著。
我们的三国、西游故事,早就被外国人拿去,改得亲妈不认了。
他们把唐僧、关羽改成女人,让孙悟空谈起了恋爱,这些作品在海外拥有大量粉丝…
但这并没有撼动这些名著的地位,甚至通过这些“魔改”,更多外国人去读了原著,中国文化借由这种方式不断扩大影响力…
我们又何必对自己人的“魔改”如此苛责呢?
日版《西游记》
日漫《恋姬无双》中的关羽
我也不认为,艺术创作必须要百分百还原历史,对于网上那些说“洗白曹操”的一星差评,我很不认同。
按照这个标准,《三国演义》也篡改了历史,是不是根本不配称为名著?
其实,我很希望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来表达历史主题…
动画可以低成本、高自由度地重建已消失的历史场景。
比如再现秦汉宫阙的巍峨、唐宋市井的繁华,还有大规模战争场面、复杂的古代礼仪典制…
这些在真人影视中需要巨额资金搭景,或依赖CG特效,而在动画中可以通过独特的美术风格得以实现。
动画也天然贴近年轻一代的审美习惯,用动画讲历史,可以打破年轻人对历史的“古板、枯燥”的刻板印象,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历史的兴趣。
在《三国的星空》之前,我们已经有一些反响不错的作品:比如《中国唱诗班》《长安三万里》…
它们不追求严格的历史叙事,而是捕捉到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与美学,引发了观众的高度共鸣…
《长安三万里》
我听说,《三国的星空》投资1亿,目前票房才几千万,亏惨了。
它不够好,但绝不是烂片,不至于如此惨淡,不知道第二部《赤壁》还能不能出得来…
唉,这个国庆档,票房惨淡是有目共睹的。
这年头,拍电影不亏钱,太难了…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点亮“
”
,其实还是可以看的
阅读 4.0万
修改于2025年10月06日
留言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