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育儿先育己:你的内在模式,如何悄悄影响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25-10-06 15:24:19  浏览量:2

朋友小A,年轻时家里不但给她安排相亲,一段时间后,还自作主张的跟男方把婚期定了。小A自然愤怒异常,但最后还是顺水推舟的结了婚。

时光荏苒,小A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女儿,但持续十几年的婚姻去年也以离婚收场。后来,女儿也到了谈恋爱的年纪,主动认识的那些男生在小A看来非常不靠谱,而女儿对她推荐的男生也不甚满意,母女俩经常为此争吵不休,甚至不惜对女儿放狠话。

一次,小A刷到一条视频,大意是“跟着妈妈介绍的对象,坐奔驰车里笑,自己找的对象,坐电动车后面哭……”她毫不犹豫的转发给了女儿。

太符合她的心声了!作为妈妈怎么可能害女儿呢?一定要教育一下这个不懂事的孩子!

但突然,小A感到一丝迷茫,这一幕似乎十分熟悉……

◎图源Pexels

你是否像小A一样,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即便你曾经讨厌那样?

设想一下这些场景:

孩子吃饭很慢,你在旁边看的心烦意乱,忍不住呵斥让他吃快点;

孩子说在学校被欺负了,眼泪汪汪,你不但不心疼,还非常烦躁、生气;

孩子不小心丢了五元钱,你忍不住大发雷霆,指责他怎么这么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明明想耐心沟通,却脱口而出自己父亲或者母亲当年说的话,自己还浑然不觉,这不是教育方法的问题,而是我们内心深处未被察觉的模式在自动播放。

◎图源Pexels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代际传递

是指父母身上的行为模式、情感处理方式,甚至创伤,会无意识地被“复制”到我们身上。


小时候体会到的委屈,甚至暗暗发誓,绝不会这样对我的孩子。但当情绪上头的时候,我们却还是用伤害过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这三大内在模式,正在暗中操纵你的育儿方式:

1、复制模式:重演自己的童年经历

我们的大脑会保存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亲子模板”。研究发现,约70%的人会无意识重复自己接受的教育方式,即使那些方式曾让自己受伤。

比如,小时候常被父亲严厉批评的张先生,发誓要温柔对待儿子,却在儿子考试失利时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完美复刻了父亲当年的反应。

2、补偿模式:给孩子自己曾经缺失的
小时候物质匮乏的父母,容易过度满足孩子;曾被严格管束的父母,可能走向放任另一端。这种补偿看似是爱,实则可能让孩子承受过度期待或失去边界。

3、防御模式:保护自己而非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触发我们的羞耻感、焦虑或不安全感时,我们会本能地防御:控制、指责或回避。这些反应其实是在保护自己内心的脆弱,而非真正为孩子考虑。

◎图源Pexels

当家长觉察到这一步,

后面要怎么做呢?

当然是: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打破代际传承

从自动反应到有意识回应

01

第一步:觉察你的触发点

记录那些让你情绪失控的场景:

是什么具体行为触发了你?

你当时的身体感受是什么?

情绪爆发前的那一刻,你在想什么?

02

第二步:寻找根源

问自己:这种感觉熟悉吗?小时候谁这样对待过我?我发誓不会像谁那样?

03

第三步:创建停顿空间

在反应前创造片刻停顿:

深呼吸10秒

离开现场片刻

自问:“我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04

第四步:尝试新回应

选择与以往不同的回应方式,即使感觉不自然。每一次新尝试,都在重塑你和孩子的互动模式。

◎图源Pexels

对家长来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疗愈自己的最佳时机。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您是否也曾发现自己无意识重复着某种模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觉察和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