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王福生院士:无需过于担心,儿童与成人慢乙肝治愈标准一致

发布时间:2025-10-02 10:41:21  浏览量:1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也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展,慢乙肝“临床治愈”已成为学界和临床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青岛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22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2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国际肝病》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就儿童与成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关键问题进行专访,以期为慢乙肝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些参考。

《国际肝病》

目前儿童与成人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标准是否存在差异?在制定儿童治愈评估体系时,需特别考虑哪些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特点?

王福生院士:首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愈标准在成人和儿童是完全一致的。临床治愈定义是在停止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仍能持续保持HBV DNA阴性、肝功能正常、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可伴或不伴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不过,从治愈率来看,儿童更具优势。

近几年,我国肝病专家加强了成人慢性乙肝“优势人群”的抗病毒治疗新方案研究,在这类人群中,慢性乙肝的治愈率已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整体上成人慢性乙肝治愈率仍较低。对于儿童活动性慢性乙肝,若能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即便使用现有治疗药物,6岁以内慢性乙肝患儿临床治愈率也可达到40%以上。

当然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核苷类似物(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兼具直接抗病毒作用与免疫调节作用),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因此在儿童治疗过程中,需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方案,但干扰素治疗的疗程一般不超过两年。

需要关注的是,部分儿童在接受干扰素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生长发育减缓。但停药约6个月后,大多数患儿能“追赶”到正常水平。

因此,儿童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的联合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

此外,目前我国首部《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已发布,其中针对儿童慢性乙肝的具体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明确的治疗推荐意见与方案。对于6~12个月的婴幼儿(1岁以下),若感染乙肝后需抗病毒治疗,目前通常选择核苷类似物单药治疗;而12个月以上的儿童,则可考虑在原有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婴幼儿人群,乙肝治疗药物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国际肝病》

能否请您具体阐述当前在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细胞治疗技术等领域,哪些突破性进展为这两类人群的临床治愈带来了新的可能?

王福生院士:目前成人慢性乙肝治愈率相对较低,因为核苷类似物或干扰素治疗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效果很好,但是核心问题在于难以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HBsAg的持续存在主要与cccDNA病毒库相关,另一方面与病毒基因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后持续表达HBsAg有关,因此治愈乙肝需要针对这一核心问题开发特异性药物。

近年来,国际上已有多种针对抑制HBsAg的新型药物和技术不断涌现,且不少已进入Ⅱ期、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如何进一步提升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以清除整合的病毒基因,也是临床研究的关键点。免疫细胞治疗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策略。近期研究显示,针对慢性乙肝的特异性TCR-T治疗,包括mRNA介导的或慢病毒介导的TCR-T治疗在降低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方面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相关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中。但这类疗法要最终是否能应用于临床,还需等待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这一过程通常需要数年时间。

至于儿童慢性乙肝的治疗,我个人认为,凭借现有药物,对于6岁以下的活动性乙肝儿童,相当一部分已能实现临床治愈。未来,若能研发出可抑制病毒基因整合、或阻断HBsAg合成的新型药物,且这类药物在成人患者中成功应用后,相信也会逐步推广至儿童患者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儿童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率。

《国际肝病》

在临床实践中,儿童患者可能面临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问题,您认为针对这些个体化挑战,未来应如何优化诊疗策略以提升整体治愈成功率?

王福生院士:关于儿童乙肝的“长期治疗”这一说法,我认为是“一半对、一半不对”的。

说“一半对”,是因为确实存在部分儿童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但更关键的是“一半不对”:对于活动性慢性乙肝儿童,若能在低年龄段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其实无需长期治疗。比如,3岁以下的活动性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率能达到60%以上;1~6岁的活动性慢性乙肝儿童,临床治愈率也有约50%以上。他们接受的抗病毒治疗疗程是固定的、相对较短的,本质上并不涉及“长期治疗”的问题,自然也能减少因“长期治疗”带来的相关挑战。

当然,如果儿童慢性乙肝在上述年龄段没有治愈,后续可能就需要进入长期治疗阶段。但即便如此,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有保障:一方面,采用核苷类药物维持治疗,其安全性已在成人中得到长期验证;另一方面,若采用干扰素治疗,常规疗程通常不超过两年。停药一段时间后,医生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再次评估是否需要重新联合干扰素治疗。这种“个体化、分阶段”的治疗策略,已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安全、可行,不仅能减少长期用药的负担,还能进一步提升临床治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