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动画周新晋“网红”——“瞌睡猫”诞生记
发布时间:2025-10-02 10:54:57 浏览量:2
2025年9月25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电局,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北京动画周召唤来一位“重量级嘉宾”——一只世界最高大气模型,高达19.3米的“瞌睡猫”。它空降北展广场,向“世界最高艺术气模”纪录发起挑战!
19.3米“瞌睡猫”霸占北展C位!
2025北京动画周打造都市治愈新地标
当钢筋水泥的城市还在清晨的车流中苏醒,北京展览馆门前已悄悄多了一抹温柔的橘色——2025北京动画周重磅推出的巨型公共艺术装置“瞌睡猫”正式揭开面纱,19.3米的庞大身躯以慵懒酣睡的姿态,瞬间成为京城最火的“治愈系网红”。
这只由北京影视动画协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的艺术家——凡悲鲁精心打造的“胖橘”,绝非普通的打卡雕塑。它半蜷着身体,蓬松的毛发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双眼轻闭,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最妙的是那条微微上扬的尾巴,会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仿佛下一秒就要伸个懒腰翻个身。艺术家将都市人最渴望的“深度睡眠”“内心平静”与“无压力的快乐”,都藏进了这只猫的姿态里:它不追逐、不喧嚣,只是安静地“躺平”,像一个无声的拥抱,接住每个路过者疲惫的情绪。
作为2025北京动画周的核心公共艺术作品,“瞌睡猫”的走红并非偶然。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年轻人被工作、通勤、社交填满,“睡个好觉”成了奢侈的愿望,“片刻松弛”更是遥不可及。而这只巨型瞌睡猫,恰好击中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有人带着咖啡在猫爪旁坐下,对着它发呆十分钟;有人举着手机,想拍下它与展览馆红墙相映的温柔画面;还有家长带着孩子,指着猫的耳朵好奇提问,现场满是轻松的笑声。
除了打卡拍照,“瞌睡猫”还串联起了北京动画周的更多惊喜。动画周期间,北展广场将围绕这只胖橘设置“慢生活体验区”,有手工坊、绘本阅读角,还有动画主题的休憩长椅,让人们在与瞌睡猫互动的同时,真正放慢脚步。不少网友表示,这不仅是一个打卡点,更像是城市里的“情绪充电站”,路过时看一眼那只酣睡的猫,连脚步都不自觉变轻了。
闲暇之余,不妨抽个时间去北京展览馆,和19.3米的“瞌睡猫”来一场治愈的偶遇。在它安然的睡颜里,暂时抛开KPI的压力、通勤的拥挤,解锁属于自己的“城市慢时光”,这或许就是2025北京动画周送给都市人最温暖的礼物。
据创作者凡悲鲁介绍,“瞌睡猫”不是静止的装置艺术,而是一件“呼吸着”的公共艺术品,它的诞生不是“睡出来”的,而是用AI加速出来的,从概念设定—AI成像—参数化建模—工厂生产—现场安装,它是凡悲鲁将AI技术引入创作流程的突破。
凡悲鲁将手绘稿输入定制的生成模型,探索了超过百种可能的形态变化。“AI帮我看到了人眼难以捕捉的细微差别,”凡悲鲁说,“比如斑纹毛发的细微差别,眉毛与睡眼角度相差几度,就能让表情从‘假寐’变成‘睡得踏实’,这对作品的情感传递至关重要。”
“我希望当人们抬头仰望这只巨大的睡猫时,能感受到某种默许——在这个总是催促你快一点的世界里,慢下来、睡个好觉也是被允许的。”
“瞌睡猫”形象诞生后,除了中国新闻网、《新京报》、首都广电、北京日报等国内权威媒体和网络平台外,还被国际动画艺术研究院IIAA、IEAAF、《People's Daily, China》等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转载,动画周媒体传播量突破30亿,均创历史新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
“瞌睡猫”形象的最终确定经过了多轮设计和反复推敲,艺术家在众多原稿中,最终选定了该形象。
艺术家简介:凡悲鲁(孙立军),中国当代艺术家、动画导演、北京影视动画协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其创作领域涉及动画、电影、AIGC影像、水墨绘画、漫画等综合艺术领域。“凡悲鲁”取义于他敬仰的三位艺术家——梵高、徐悲鸿和鲁迅,寓意“历经凡间悲喜依然率直”。作为当代艺术家,凡悲鲁作品融合中西艺术精神,风格古朴幽默、富有哲思,常以符号化人物形象隐喻现实社会,代表作品包括彩墨画集《凡悲鲁·江湖》《墨迹》《墨像》《墨涂》,绘本《凡悲鲁画记》,水墨动画短片《秋实》《立秋》,动画电影《小兵张嘎》《兔侠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