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隆中对》之抑亦人谋释义(国学经典,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10-01 23:28:34 浏览量:2
《隆中对》第四段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释义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评论
《隆中对》的第四段是全文的核心,集中展现了诸葛亮作为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以下是对该段落的评论,主要从思想内容、战略逻辑和文学价值三个角度展开。
一、战略思想的精髓
诸葛亮在这一段中展现的核心思想是 “人谋”的重要性。他通过分析曹操战胜袁绍的案例,提出了“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的著名论断。这意味着,在乱世中争夺天下,客观条件(如天时、地盘)固然重要,但主观的、人的战略谋划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这一思想为刘备指明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即便目前实力弱小,但只要策略得当,依然有机会成就霸业。这不仅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行动哲学,也是整篇《隆中对》的战略基石。
二、严密的分析逻辑
这段开场白体现了诸葛亮分析问题由宏观到微观、由历史到现实的严密逻辑层次。
宏观定位:首先以“自董卓已来”起笔,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说起,奠定了分析的宏大时空背景,说明这是一个群雄并起、充满变局的时代。典型剖析:然后迅速聚焦到当时最具决定性的历史事件——曹袁官渡之战。选择这个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极具说服力,因为它最能证明“人谋”可以改变力量对比。树立范式:通过对这场战役的点评,诸葛亮实际上建立了一个分析天下势力的框架模型,即评估一个集团不能只看其当前实力(“名微而众寡”),更要看其领导者的谋略(“人谋”)和所拥有的政治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紧随其后)。这种清晰的分析思路,为他接下来逐一剖析曹操、孙权、荆益二州,并提出“三分天下”的具体策略,做了完美的铺垫。
✒️ 三、文学表达的艺术
从文学角度看,这段文字是古典说理文的典范,语言精炼,论据有力。
语言高度凝练:短短几十个字,概括了长达数十年的历史变迁和一场决定性战役的深刻教训,无一字可增删。说理水到渠成:论述过程环环相扣,从现象(豪杰并起)到个案(曹克袁),再到从个案中提炼出的核心原则(重人谋),逻辑流畅,结论令人信服。刘备听后脱口而出的“善”字,正是这种强大说服力的最佳证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虽然时移世易,但《隆中对》第四段所蕴含的智慧依然能给今人以启发:
重视规划与策略: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组织管理中,科学的规划和长远的策略都比盲目努力更为重要。理性分析的重要性:面对复杂局面,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冷静梳理客观条件,洞察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才能做出明智决策。总而言之,《隆中对》第四段不仅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分析,更是一篇充满智慧和雄辩力量的经典文本,其价值超越了历史本身,至今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