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巾帼故事】“江源爱心妈妈”事迹展播(八)田秀梅:以爱为灯,照亮困境儿童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5-10-02 08:58:08  浏览量:2

以爱相伴 陪你长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江源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弘扬志愿精神,传递社会温暖,助力儿童健康成长。西宁市妇联特开设“江源爱心妈妈事迹展播”专栏,通过挖掘巾帼暖心故事,树立可见可学的身边榜样,激励更多妇女姐妹见贤思齐,汇聚巾帼智慧与力量,积极加入到关爱服务少年儿童的队伍中来,推动“江源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三年行动走深走实。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江源爱心妈妈”田秀梅,聆听她为爱坚守、无私奉献、温暖童心的点滴故事。

田秀梅,湟源县正大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湟源县“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县女企业家协会的积极分子。

“谢谢田妈妈!”秋日的阳光洒在湟源县和平乡的小院里,暖意融融。年近七旬的老人颤抖着双手,将一面绣着“爱心捐助 恩重如山 善行义举 终生难忘”的红色锦旗,郑重递到田秀梅面前。锦旗上的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仅映着老人眼中的泪光,更刻着困境儿童小司马对“爱心妈妈”最真挚的感恩——这面锦旗,是一份回馈,更是田秀梅多年来用大爱温暖童心的生动见证。

在湟源这片土地上,她的名字不仅与“诚信经营”相连,更与“公益大爱”紧密绑定。多年来,田秀梅始终将“反哺社会”作为初心,从加入县女企业家协会的第一天起,就主动扛起社会责任,跟随协会走遍湟源县的山山水水:春节前,她和姐妹们带着米面油、春联走进留守儿童家中,帮孩子贴春联,向孩子们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六一”儿童节,她又提前采购书包、文具和绘本,送到偏远乡镇的小学,看着孩子们捧着新书包时绽放的笑容,她总说“这比赚多少钱都开心”,她一直以来都用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担当。

2025年初,湟源县启动“爱暖万家”公益项目,旨在为留守困境儿童搭建“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桥梁,田秀梅第一时间报名成为“爱心妈妈”,与和平乡的小司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初次家访时,土坯房里的景象让田秀梅心头一紧:低矮的房间里光线昏暗,小司马正坐在炕边写作业,炕上铺着的褥子边角已经磨白起球,身上的校服袖口也洗得发毛,露出了里面的线头。聊天中她才得知,小司马的父母早已离异,父亲不幸去世后,他便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家里仅靠低保维持生计。看着孩子低头写作业时沉默的样子,田秀梅的心像被揪了一下:“这么小的孩子,本该在父母怀里撒娇,却要早早扛起生活的重量。”

那天,田秀梅当场从包里拿出 1000 元慰问金塞到奶奶手里,又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小司马的头:“娃,以后有啥难处就跟阿姨说,阿姨就是你的另一个妈妈,别把事儿都憋在心里。”她一边说,一边把自己的手机号工工整整写在小司马的笔记本扉页上,“不管是学习上的难题,还是生活里的委屈,随时给我打电话,阿姨一定接。”小司马抬起头,眼里噙着的泪水一滴滴落在田秀梅的手背上,那温度烫得她鼻尖发酸——她知道,这滴眼泪里,有委屈,更有渴望。

从那以后,田秀梅的生活里多了一份牵挂。她会定期询问小司马的学习情况;会带着被褥、羽毛球、跳棋等日常用品去看望小司马。每次田秀梅送他新东西,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收好。有一次,田秀梅问他长大想做什么,小司马仰着小脸认真地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挣了钱给田妈妈买礼物;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田妈妈一样,帮助很多很多有困难的人。”孩子的话朴实无华,却像一颗种子,在田秀梅心里开出了温暖的花——她知道,自己播下的“爱”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心里发了芽。

在湟源县,像田秀梅这样的“爱心妈妈”还有 97 位。她们中有企业家、教师、普通职工,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怀着一颗“母亲的心”,用平凡的举动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县9个乡镇的“爱心网”,她们深知,对困境儿童的帮扶,从来不止于物质的给予,更在于心灵的陪伴——她们用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用智慧化解孩子的困惑,用鼓励点燃孩子的希望。在孩子们眼中,她们不是遥远的“好心人”,而是可以撒娇、可以倾诉的“知心妈妈”;在社会眼中,她们是“大爱湟源”的践行者,是文明新风的传播者。

如今,小司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而田秀梅依然在公益的路上前行——她不仅继续帮扶小司马,还结对帮扶了另一户家庭,定期为困境儿童捐赠物资;在县女企协的会议上,她也总不忘分享自己的帮扶故事,呼吁更多企业家关注留守困境儿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无穷。”田秀梅说,她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爱心妈妈”的队伍,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爱与希望在湟源的土地上代代传递。

一面锦旗,承载着一份真情;一位“妈妈”,点亮了一颗童心。田秀梅和湟源“爱心妈妈”群体用无私的奉献证明,文明新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是寒冬里的一件棉衣,是耳边的一句鼓励,是心里的一份牵挂。这份爱,不仅温暖了困境儿童的成长路,更在全社会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倡扬文明新风、建设大爱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感谢阅览)

西宁女性

供稿:市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出品:市妇联宣传部(网络工作部)

投稿邮箱:xnsflxcb@163.com

声明: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如对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西宁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