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癌症新希望:Nature发现脯氨酸+精氨酸限制,抑癌还保发育

发布时间:2025-09-30 15:44:50  浏览量:1

2025年9月24号,苏黎世大学儿童医院、普林斯顿大学还有费城儿童医院,三家机构一起在《Nature》上发了篇研究论文。

这论文可不是随便聊聊,讲的是用“限制两种氨基酸+吃老药DFMO”的办法,治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最后居然让部分实验小鼠实现了长期没肿瘤的情况。

儿童癌症里神经母细胞瘤一直是块硬骨头,之前的治疗手段要么效果一般,要么对孩子身体伤害大,这次的研究算是给家长和医生们递了个新希望。

要理解这研究为啥能上《Nature》,得先说说神经母细胞瘤这病有多难缠。

这病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很多孩子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了,尤其是那种带MYCN基因扩增的类型,恶性程度特别高,之前用手术、化疗这些常规办法,好多孩子撑不过五年。

更麻烦的是,孩子身体还在长,化疗药不仅杀癌细胞,还会伤正常细胞,不少孩子治完后会有器官损伤的后遗症。

这次研究之所以特别,就是没走“猛药杀癌”的老路子,而是从癌细胞的“饮食习惯”下手。

研究里说,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特别依赖一种叫“多胺”的东西,这玩意儿就像癌细胞的“粮食”,没有它就没法快速分裂生长。

而要做这种“粮食”,得有两种原料:脯氨酸和精氨酸,同时还有个叫DFMO的老药,能拦着合成多胺的关键酶。

这次研究就是把“断原料”和“拦工具”结合起来了:先通过饮食限制,少给身体补脯氨酸和精氨酸;再吃DFMO,不让癌细胞把仅有的原料做成多胺。

之前也有研究试过限制氨基酸抗癌,但要么只盯一种氨基酸,要么没结合药物,癌细胞总能找到别的办法凑“粮食”,效果都一般。

这次双管齐下,相当于把癌细胞的“粮道”彻底堵死了,更绝的是,这招不光能饿住癌细胞,还能让它们“改邪归正”。

研究里发现,这么操作后,癌细胞里的“生产线”(核糖体)会在特定地方卡壳,该造的、帮癌细胞分裂的蛋白不造了,反而能造让细胞变正常的蛋白。

慢慢的,癌细胞就从恶性细胞,变回了正常的神经细胞,如此看来,这种“改造癌细胞”的思路,比直接杀癌温和多了,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实验室里的机制搞明白了,接下来就得看在动物身上实际效果怎么样。

研究团队用了人源性神经母细胞瘤小鼠模型,简单说就是把人类的癌细胞移植到小鼠身上,这种模型的结果和人类临床情况最像。

最后发现,接受联合治疗的小鼠,不仅活得更久,还有大概五分之一的小鼠,治疗后100天里完全没查出肿瘤。

五分之一看着不算特别高,但对神经母细胞瘤来说,之前能让小鼠没肿瘤超过60天的研究都很少,这次直接冲到100天,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虽然实验结果不错,但要真给患病孩子用,还有几个实际问题得解决。

第一个就是怎么精准控制氨基酸摄入量,脯氨酸和精氨酸不光癌细胞需要,孩子长身体也得要,限多了会影响发育,限少了又没效果。

研究团队说,以后可能得定期给孩子测血液里的氨基酸浓度,再根据生长曲线调整饮食,这对家长和医生来说都是个细致活。

第二个问题是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代谢情况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对这招特别敏感,有的可能效果一般。

现在研究团队正在找生物标志物,比如看血液里鸟氨酸的浓度,要是这东西能降30%以上,大概率治疗会有效,有了标志物,就能提前判断哪个孩子适合这疗法,不用瞎试。

还有个麻烦事是长期饮食限制的依从性,总不能让家长天天记着哪些食物含脯氨酸多、哪些含精氨酸多吧?

不过还好,现在有类似糖尿病儿童饮食管理的APP,能自动识别食物成分,提醒家长调整搞不清的话,打开APP查一下就行,应该能帮家长省不少事。

更何况,这研究的价值还不止于神经母细胞瘤,多胺代谢异常在前列腺癌、乳腺癌里也很常见,说不定以后这些癌症也能试试类似的办法。

而且,这次发现的“核糖体卡壳”机制,也给其他癌症研究指了条路,说不定还有更多癌细胞,能通过调整代谢“改邪归正”。

毫无疑问,这篇《Nature》研究最牛的不是治好了多少小鼠,而是改变了儿童癌症治疗的思路。

以前总想着“用猛药把癌细胞赶尽杀绝”,却忽略了孩子的身体承受力,这次用“饮食+老药”的温和办法,既能抑癌,又能减少伤害,还能让癌细胞变正常。

研究团队说已经在推进早期临床试验了,要是顺利,未来五六年里,说不定这办法就能成为神经母细胞瘤的常规治疗方案。

到时候,更多患病孩子不用再遭化疗的罪,也能有长期无癌生存的希望,这大概就是科研最有意义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