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星光,守望未来”——2025沈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培训落下帷幕
发布时间:2025-09-29 19:07:23 浏览量:2
9月26日下午,由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沈阳医学院主办的“点亮星光,守望未来”——2025沈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培训之“残疾儿童康复操作工作坊”举行。作为“2025国际医养健康学术大会”分论坛,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临床机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者,以及国内外医学领域、康复治疗机构从业人员,共计300余人齐聚现场,围绕具体康复技术、干预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通过实操演示、分组讨论和经验分享等形式,与会人员深入交流,学习氛围浓厚,有效提升了专业认知。
“基于循证实践的儿童孤独症语言和社交沟通治疗”工作坊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专科副主任王如蜜主任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言语治疗师组长主观治疗师杨楚英联袂主讲。两位专家聚焦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与社交沟通核心议题,运用真实案例结构化训练及游戏互动等实践方法,多维度提升学员及社会对孤独症的认知与关注—星星的孩子并非“无法沟通”,而是需要科学方法“开启心扉”。近50名学员参与,大家一致认为反馈工作坊内容实用、针对性强,显著提升了残疾儿童康复实践能力,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业治疗在儿童执行功能干预中的作用”工作坊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作业治疗学博士徐瑞莹主讲。徐瑞莹博士系统解析执行功能核心维度,并借助真实病例,现场演示如何以作业治疗活动为载体,设计分层级、游戏化的个别干预方案,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儿童的计划、组织与自我监控能力。近60名学员通过分组实操与情景模拟,亲身体验游戏化干预方案的制定过程,切实掌握提升儿童执行功能的实用技巧。学员们高度评价徐瑞莹博士生动易懂的教学方法与极强的针对性内容,认为这显著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干预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音乐治疗在早期特殊儿童康复中的作用”工作坊由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系郝莉主任开展。郝主任首先以一场名为“音乐治疗连接你、我&每一个人”的沉浸式体验吸引了每一位参会人员。随后,参会者亲身尝试身体打击乐、非洲鼓、古琴等多种音乐治疗方式,在丰富的乐声中感受音乐治疗的魅力,整体心理状态获得提升。郝莉主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音乐治疗理论框架与实践原则,结合真实案例,展示其如何有效改善特殊儿童的社交沟通与情绪调节能力。近60名参会者积极参与即兴演奏与节奏互动,在分组合作中设计个性化音乐干预方案,亲身体验音乐作为康复媒介的力量,强化了同理心与表达技巧。学员们普遍认为工作坊内容生动且具启发性,显著提升了康复工作中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后续项目注入了新动力。
9月27日至28日,“点亮星光,守望未来”——2025沈阳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专题培训之“感觉统合技术理论及评估培训”举行。本次培训吸引了来自省内外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领域的260余名康复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了辽沈地区儿童康复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推动了感觉统合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培训特邀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委会感觉统合学组主任委员、北京优木康源医疗培训机构创始人胡岱老师担纲主讲。胡岱老师持有美国南加州大学SIPT感觉统合认证、CLASI全球课程认证等十余项国际资质,兼具十五年高校教学与临床培训经验,擅长将复杂理论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实战内容。
为期两天的培训中,胡岱老师系统讲授感觉统合技术的核心理论、评估方法与干预策略。课程涵盖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基础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常见感觉调节障碍、区辨障碍及运用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流程,以及大量真实案例进行实操解析。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视频教学与案例分析,助力学员实现从知识理解到临床应用的跨越。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不仅解决了临床评估与干预中的诸多具体难题,更重要的是构建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提升,将直接转化为更精准的评估与更有效的干预,对提升机构整体康复服务质量意义重大。
本次培训不仅为本地康复从业人员提供了高水平学习平台,也进一步达成了医疗机构、特教学校与康复中心在儿童感觉统合障碍评估与干预方面的技术共识,有力推动了“医康教”融合服务模式的落地,为区域儿童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下一步,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与沈阳医学院将继续深化合作,持续开展系列化、进阶式康复技术培训,助力建设一支专业化、标准化的儿童康复人才队伍,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提供坚实保障。